临近黄昏时,天空一秒一秒的变色,多年自然摄影经验告诉我,最美的夕阳红快要来了,我们疾步往回奔,赶到网红树前时,夕阳把西天染成浅浅的橙红色,逆光下网红树像是从莫奈画布上剪裁出的印象派作品,树下一名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沐浴在夕阳中。

从金沙酒店眺望滨海湾蓄水池的水坝。(作者提供)

疫情后期,全岛悄然兴起重新探索新加坡热潮,我和太太商议要把遍布全岛的17个蓄水池走个遍。因为要搭乘公共交通,我们多次研究地图,发现其中五个蓄水池在军事管制区内,游客很难到访。于是剩下的12个蓄水池就成为我们的目标。

实里达上段蓄水池有著名的瞭望塔,看似一座水塔,却是一个火箭造型的观景塔,建于1969年,受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启发而设计成火箭型。塔的前方有一处空地,有两棵网红木麻黄树(Casuarina)亭亭玉立在水边。那天下午时分我们找到网红树,看了一下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便沿着堤坝继续走。

麦里芝蓄水池六角亭和栈桥。(作者提供)

本地的蓄水池,和通常语境下 “蓄水的池子”有所不同,它们更像大型水库或公园里的湖。这是因为蓄水池不但面积大,本身也处于自然保护区内,而且开发成为公园。

全球暖化使新加坡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为此,政府将在东海岸公园外的水域填海建造一个占地约800公顷,长达十几公里长的人工岛(暂名“长岛”),来阻挡海水上升对本岛的危害,岛上还将打造新的休闲设施、住宅,以及工业园区等,而两者之间的水域将形成新加坡第18个蓄水池。

将迎来第18个蓄水池

家住西部,这里有登格蓄水池(Tengeh Reservoir)、波扬蓄水池(Poyan Reservoir)、慕莱蓄水池(Murai Reservoir)及莎琳汶蓄水池(Sarimbun Reservoir)等,都处于军事管制区内。

实里达上段蓄水池有个火箭造型的观景塔。(作者提供)
裕廊湖蓄水池,对面就是裕华园。(作者提供)
克兰芝蓄水池连接双溪布洛湿地保留区。(作者提供)

贝雅士蓄水池则和一位名叫Robert Peirce的工程师有关,20世纪初他曾为新加坡城市做规划,1922年加冷河蓄水池改以他的名字贝雅士命名。1975年在贝雅士蓄水池高处又建了一个蓄水池,当局就以贝雅士上段蓄水池和贝雅士下段蓄水池来区分。在贝雅士上段蓄水池公园内有一条长达350米的堤坝,走在堤坝上能清楚看到左右两旁被隔开的两个蓄水池,高低落差十分明显。探游贝雅士上段蓄水池公园,第一感受是它隐藏得如此幽深。由于附近没有公共交通,我们沿着旧汤申路上段步行约3.1公里才抵达,其中不少路段是高低起伏的斜坡,沿途绿树成荫,猴群出没。

新加坡水源匮乏,除了从马来西亚引进淡水,也建设蓄水池确保充足的水源。这些蓄水池遍布全岛,从最早的麦里芝蓄水池到近期的滨海堤坝,皆是国人休闲打卡的好去处。沐浴在城市的绿肺中,别有一番体会。

离家最近的是裕廊湖蓄水池。乍听名字竟有些许陌生,仔细看原来是熟悉的裕华园、星和园及湖畔公园水域。裕华园与星和园自2019年起闭园翻修,翻新工作即将完成,预计9月重新开放。翻新后的星和园增添了居民和学生参与设计的花卉角落。之前我常来拍照,荷花池、盆景园、白虹桥(仿颐和园17孔桥)、入云塔(以南京灵谷寺塔为蓝本建造)等,都是很好的取景题材。

2011年建成的榜鹅水道,长约4.2公里,弯弯曲曲,两头各连着一个蓄水池。我们两次都从水道中间开始,第一次向西走到头到达榜鹅蓄水池,第二次向东走到尾部实龙岗蓄水池。实龙岗蓄水池有一座标志性的红桥——罗弄哈鲁士桥,非常醒目,我多次在旅游网页上见过。 勿洛蓄水池靠近勿洛与淡滨尼市镇,非常亲邻里,是附近居民休闲和运动的好去处。

好在新加坡雨水多,收集起来就是淡水主要来源,这是老天赐给这块土地的福。但这份福无法坐享其成,要储存雨水就得修建完善的渠道和大型蓄水池。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今天降落在70%土地上的雨水可以流到全岛各地蓄水池了。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土地再金贵也从不打集水区的主意,建国先贤们的高瞻远瞩令我肃然起敬。

实龙岗蓄水池的红铁桥。(作者提供)

西部蓄水池 取景题材丰富

记得1992年刚来狮城时,朋友带我去麦里芝蓄水池,一眼望去碧波荡漾,小船悠悠,亭阁栈道,花草树木环抱,感觉就像南京的玄武湖公园。后来我接待国内来旅游的老同学也来这里,清幽美丽的环境让周游过世界的老同学赞不绝口。

新加坡共有17个蓄水池。

夕阳下的班丹蓄水池。(作者提供)

麦里芝蓄水池是最早的蓄水池,建于1868年。麦里芝本是名为James MacRitchie的英国工程师,负责扩建旧汤申路蓄水池,1922年政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新加坡第一个蓄水池。这里的猕猴群给人印象深刻,它们喜欢围着游客讨食,把我吓了一跳,因为之前在国内见到的猴子多半都关在动物园铁笼里,或在隔着深沟的假山石上蹦来蹦去,如此近距离面对猴群还是第一回。另外,附近还有著名的树梢吊桥,它全长250米,无支撑悬浮,人在上面行走,脚下摇摇晃晃,鸟在树梢啼鸣,听起来就在耳边歌唱。

中北部蓄水池 最大中央集水区

从贝雅士上段蓄水池俯望贝雅士下段蓄水池。(作者提供)

西部还有一个班丹蓄水池,得名于一条原本流向海峡的班丹河。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上班都路过它,可是蓄水池的围堤高过路面,从车窗无法看到水面。于是有一天我专程下车走一趟,发现它真不小,周边铺了石子路让游客健身运动,还提供了浮动栈道及水上运动设施。我沿着蓄水池边走边看,从下午直到太阳西坠,一池碧水被洒抹得金碧辉煌。

东部还有一个蓄水池在德光岛,那里属于兵营区,儿子国民服役时我们曾上岛去一次,不过没去到蓄水池。

岛国中北部的几个大蓄水池,包括麦里芝蓄水池、实里达蓄水池上段、贝雅士蓄水池上段和下段,形成新加坡最大的中央集水区。这一区域还涵盖春叶自然公园、汤申自然公园、温莎自然公园以及牛乳场自然公园等,连同由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河川生态园及飞禽公园等组成的万态野生动物世界,形成总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

东部和南部蓄水池 休闲运动好去处

新加坡有那么多蓄水池,这和本地生活淡水需要从邻国进口息息相关。我出生的南京有长江和秦淮河流过,淡水从来不是问题,而新加坡没有内陆河流,海水淡化从技术和金钱上在当时都不可行。

南部的滨海湾蓄水池最靠近闹市区,包括被鱼尾狮和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围住的水域,我一直以为它是海湾延伸进来的海水,其实已经是淡水区。2008年筑堤而建了长达350米的滨海堤坝,衔接起对面的滨海东花园,同时分割了海水和淡水。滨海湾蓄水池为本地提供饮用水需求,好几届联合国“世界水日”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堤坝顶层有一片空旷的大草坪,现已成为深受本地居民喜爱的休闲地。

克兰芝蓄水池连接了双溪布洛湿地保留区,是自然爱好者圆梦之地,每年候鸟过境时,鸟类拍摄爱好者纷纷扛着“长枪短炮”般的长焦镜头,追逐从北半球寒冷地区一路迁徙飞往南半球的候鸟。有一次天刚蒙蒙亮我就来到双溪湿地,早得连鸟儿都没起身,四野静悄悄,退潮后的滩涂大片红树林的树根裸露出来,像奇怪的八爪鱼。东方渐晓,晨曦一点点地透进树林,湿气弥漫成薄薄霏烟,茵茵袅袅,恰似走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