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婚姻的真实写照

如今,当我翻开这一张古老的先父母结婚证书,它不仅记录了当年婚礼的盛大仪式,还深刻展现了当时宗乡会馆对同乡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责任,体现了会馆在传承传统,促进社区凝聚力和支持同乡生活中的关键地位。

在整理父母的遗物时,除了在一个古老的木箱里藏着一件保存良好的新娘龙凤褂外,我还发现了一张70多年前的“结婚证书”。

如今,这张结婚证书已永久捐赠给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保存,成为我们华族先辈婚礼传统历史的永恒见证,彰显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先父母的婚姻便是通过“媒妁之言”促成的。在旧年代里,会馆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婚礼的主要场所之一。会馆不仅提供婚礼的场地,还承担婚姻见证的重要职责。我先父母的婚礼和喜宴是在会馆热闹举行。

70年前的新加坡,华族传统婚礼是一场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情感的盛典。证婚人通常是社区中的德高望重者,这张证书上的证婚人梁子庵导师,就是当年星洲白鹤派体育会的创办人,在武术界颇负盛名的一大宗师。婚礼的每一项仪式,都象征着对家族香火传承与延续的美好祝愿,庄严而神圣。

值得一提的是,当家母逝世后,由于公积金账户的存款没有指定受益人,当局强调,申请表格中列明的所有文件缺一不可。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提交这份未获官方承认的“结婚证书”作为证明。令人意外的是,这份证书竟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政府的灵活处理方式,值得赞赏。

结婚证书背面印有手捧爱心的小天使。(作者提供)
新加坡早期的结婚证书内容。(作者提供)

会馆办婚礼传统气息浓郁

七八十年前的新加坡,婚姻的形式和流程跟现代相比显著不同。旧时的新加坡并没有所谓婚姻注册局,华族婚姻缔结的合法性更多地依赖双方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共同见证。

多年前曾听父母讲述,当时会馆的婚礼场地布置虽然简单,却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婚礼当天,会馆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贺,整个场地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仪式上,会馆为新人提供一张类似结婚证书的证明,证书上清楚地列出这对新人的生辰八字,双方家长姓名、证婚人、介绍人以及婚礼的具体日期和地点等等。尽管这张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却是一段婚姻的见证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意义非同小可。这张婚姻证书象征着大家对这段婚姻的支持和认可,是维护婚姻稳定的基石。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旧日的婚姻形式和流程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化改变了许多传统习俗。婚姻注册局的成立,使婚姻程序更加规范化并受法律保护。然而,回顾父母那个年代的婚礼,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依然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过去社会结构和家族文化的真实写照。

这张结婚证书的外层充满喜庆的红色。正面写着“伉俪证书”四个金色大字,背面则绘有两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分别手捧刻有“永爱”和“同心”的爱心。我轻轻翻开,测量证书长约3.6厘米,宽2.8厘米。这份深具历史感的结婚证书不禁勾起我对先辈的丝丝温暖回忆。

大多数婚姻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或媒妁之言撮合而成。媒人不仅仅是促成姻缘的牵线人,他们还深谙双方家庭的背景和情况,充当家庭顾问和协调者的角色。所以旧时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