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充满叙旧、温馨和热闹的气氛,两大碗扣肉都吃个精光,让我感到欣慰。外子在大家的歌声中切下了大女儿亲手烘制的生日蛋糕,还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新电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制作梅菜扣肉不简单,工序多,当然一起吃饭的人也要多才好吃。自从家婆去世后,老家散了,这道菜仍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可是从来没想过要烹煮。没想到老伴带回来的梅菜干竟然在我的脑海里发酵,与家婆一起煮菜的画面一直回播。
第二道工序:预备五花肉。肉是这道菜不可缺少的主角,家翁七早八早就到猪肉摊购买新鲜、带皮,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爱吃肉的他,总不会少买,一买就是三四公斤。
回忆值得珍藏,也应该分享。一道家传菜联系了一家四代人的感情,期望子孙们能记住、学会(如果有兴趣的话)这道我家婆教我的菜肴——梅菜扣肉。
第四道工序: 炒梅菜。镬加入适量的油,炸香已经剁碎的蒜头和老姜,加入梅菜干翻炒,加调味料,再加点水,焖煮约10分钟。
梅菜扣肉六道工序
孙女说:“我们没吃过婆太煮的梅菜扣肉,以后这道菜就叫着‘婆太Number one 客家菜’吧!阿婆下个星期您再煮吗?”听到孙女稚嫩的声音,我觉得好温馨喔!我说你多吃一点Number one的,以后再煮“婆太Number two客家菜”。孙儿也争着说:“阿婆,记得不要放蒜头和葱头啊!”
夫家是正宗的客家人,家婆最拿手烹煮客家菜肴。有一道让我和家人思念的客家菜就是梅菜扣肉。老人家不轻易煮这道菜,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煮一次,让我们大快朵颐。说来奇怪,一旦闻到梅菜扣肉的香气,全家人的胃口特别好,吃饭都会“转添”(客家语,添饭之意)。因此,我就得多煮些白米饭,以免有人用饭时大喊:“大嫂,不够饭啦!”
秘制五香粉是关键
主角到了厨房,家婆忙开来,她把五花肉切成理想中的大小,在镬里加点油,大火煸炒至每片肉块带点金黄色。然后加入调味料;有酱青、黑酱油、糖、料酒、姜片,还加了一点点她秘制的五香粉——由五种香料磨成粉。焖煮约10分钟。
外子月前参加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庆祝成立95周年所举办的客家文化美食节,同时为同济医院筹募医药基金的活动时,除了买回代表性的黄酒鸡、算盘子、擂茶,还带回一大包香味四溢的梅菜干回来。哇!梅菜干的香味溢满厨房,让我想起与家婆一起烹煮梅菜扣肉的点点滴滴。
第五道工序:取出大碗,把煮好的五花肉并排,皮向下,铺上一层厚厚的梅菜。
家婆生前是个勤俭的传统客家妇女,除了照顾孙儿,多数时间泡在厨房里。我是她的跟班,只要没上班,就黏在她的身边,成为她的助手。梅菜扣肉是道传统菜肴,家婆也是从她的母亲和家婆学的,因此,她融会贯通后煮出来的味道更是咸香肥美。
第三道工序:剁碎蒜头和老姜。把蒜头和姜去皮洗净,用大菜刀慢慢剁成颗粒,这是我擅长的工作,一定由我包办,顺便在旁边偷师。
第一道工序:洗梅菜干。单单洗梅菜就不简单。把咸和甜梅菜干浸泡好多次,不厌其烦地把一片片皱巴巴干菜叶清洗干净,直到盆底没有沙粒。然后,切成一公分大小备用。
果然,当天傍晚的晚餐气氛不一样。当我拿出成品倒扣在盘子里时,大家都惊喜交集;品尝过后,孩子们说很像阿婆煮的,不过少了些什么。外子说:“少了秘制的五香粉。”看见大家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谈起家婆的其他拿手菜,比如鸡酒、猪肉焖海参、白斩鸡等等。
第六道工序:把一碗碗梅菜扣肉放进蒸笼里蒸一个半小时。大功告成,也是用餐的时刻了。
正好母亲节那天也是外子的大寿,双喜临门,四个成家的孩子都带来食物和礼物回家为我俩庆祝。我们共有17个人,人多热闹,不如凭记忆烹煮梅菜扣肉给家人品尝吧。
制作梅菜扣肉的工序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