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块笨拙的庙石究竟是何物?有何用途?真是见仁见智,各有说法:有人认为它是石碾子,有人说它是香炉,有人说它是拜神用的油灯台,也有人说它是挡煞用的“石敢当”,又或有人说它是拜神撒酒器皿,或者是供果台等,莫衷一是。

丙午,即清朝道光26年(对应公元1846年)。也就是说,这块庙石相当于西方入侵中国并发动鸦片战争的清朝道光时期。推算一下,这块庙石距今已有178年,接近200年历史了。更有趣的是,此“庙石”虽然出自碧山亭库房,但是碧山亭的创建年份却迟至清同治九年(1870年)。这块庙石比碧山亭还要老24岁,它可以说是目前碧山亭最古老的稀有文物。

广惠肇碧山亭有个近200年历史的“庙石”,是清朝道光年的古物,比碧山亭创建年份还早。这块庙石为何落入碧山亭,又有何用途,作者收集的史料显示它和早期中下层劳动人民到“火城”一带的广福古庙祷病祈福有关。

根据史料记载,旧“广福古庙”是新加坡广(州)肇(庆)籍华人的古寺庙,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前,原址在梧槽区加冷河旁。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广肇籍华人鉴于该庙年久失修,且地势低洼,遂倡议迁往“火城”十字路口重建,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建成。

信众捐献庙宇之物

不只如此,我们辗转查阅近代历史研究者张清江写于1973年的“石叻古迹”文章,他亲历见证并详叙原广福古庙的具体情况,写成《行业色彩浓厚的广福古庙》一文(载《星洲日报》1973年10月25日,第24版)。张氏文章注意到“碑记”里的捐款人士,当中除了操烧砖业者(振合窑、捷胜窑、协振窑、捷振窑、复昌窑)以外,有操木材业者(锦兴厂、祥兴厂、巨发厂、锦隆厂、振发厂、永发厂),除此以外更有操药业者(同寿堂、愿寿堂、福和堂、福济堂、允和堂、保安堂),以及操茶楼业者(叙仙楼、汇聚楼、庆云楼、凤悦楼、翠红楼、霭云楼)等。

去年我在整理广帮组织广惠肇碧山亭的库房时,惊讶地发现了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庙石”稀有文物。先说一说这块庙石的特点。它体态完整,状似大元宝,上有长狭形凹槽。出于好奇,我用电子称量了它的重量,竟达41.4公斤之重!此庙石左刻“梅兴远敬奉”,中间刻“寿”字纹饰,右刻“道光丙午”。

作者(左)从库房垃圾堆中翻找出有144年历史的原广福古庙匾额。(作者提供)

排除上面各种用途假说,我们可以综合考虑旧广福古庙周围居住的劳动阶层人士、庙内奉祀的“华佗”医灵,以及信众当中许多从事中药业者的情况。再加上这块庙石左刻“梅兴远敬奉”,很显然是出自信众捐献给庙宇之物。

此古庙奉祀孙悟大圣,另外正殿左边还奉祀“万寿长生医灵大帝”(即华佗)。近来,我曾根据其他传世文献及报章资料辑录广福古庙的石碑文字。其中《新建广古庙戏台石碑记》(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就提到该庙奉祀“医灵”、“又奉医灵于殿左”、“凡有入庙祷病祈福,罔不获效”。据碑文可以推知,居住“火城”一带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经常到“广福古庙”祷病祈福等。

广福古庙所在地“火城”(建于1862年的加冷煤气厂,闽南话huay sia音译)十字路口,旧时代工厂林立,据说满是火锯厂、铁厂、机器厂,附近居民也多是劳工。旧“广福古庙”于1980年左右由于马路扩建拆除后,搬移到广惠肇碧山亭立庙继续奉祀。

为了印证这块道光丙午庙石是不是旧广福古庙遗物搬来碧山亭,我曾问诸当年协助搬庙的耆老,叫他们回忆,但皆语焉未详。虽即如此,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它很可能于1980年左右随旧广福古庙搬移到碧山亭。这块重达41.4公斤的巨石,可能它过于笨重和现代科技的兴起,于是渐渐被人遗忘甚至遗弃在杂物库房。

如果不是清理杂物库房,相信这块古庙石就不会重现公众视野,甚至可能被当着无用垃圾丟弃。如今,这块庙石的重现以及明确的铭刻“道光丙午”文字说明了它独特的身份,使它成为现今碧山亭收藏的众多文物中,历史最悠久的古物。

庙石上方(带凹槽)重达41.4公斤。(作者提供)

庙石目前在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永久展出,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

这块道光丙午庙石究竟是什么用途?首先,它看来不像香炉,因为它的凹槽太浅根本无法插香枝,而且没有烟熏痕迹。如果说它是拜神用油灯台,也未见残留的油迹;如果说它是挡煞用的石头也应该在上面凿写“石敢当”三字;至于说它是拜神撒酒器皿,是供果台等,则凹槽既浅,清洗也不容易。

这块庙石凿刻年份显示,它比碧山亭创建年代还早,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它并非碧山亭原有。如果从碧山亭百多年历史发展线索来看,这块庙石极大可能源自旧时广福古庙,是该庙用品。

总归来说,我们猜测这块道光丙午庙石很可能是旧时中药业者使用的“药碾子”,又称药捻子(学名惠夷槽),是中医碾药用的工具,由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它造型中间宽敞,两头收紧。“药碾子”是每一个悬壶之人必须修炼的禅道。古时候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因此中医就要借助工具碾碎草药喂服病人。古庙当时供奉华佗医神,因此信众也捐赠这个“药碾子”,以便古庙碾药祭神或施药予信众。

庙石用途众说纷纭

这块庙石被发现,有一个很奇妙的过程。2023年新加坡国庆日前夕,我在陆续清理库房杂物之际,无意中触摸到这块倒躺在铁架上的巨石。敲之,实心闷声,后来花费九年二虎之力抬出来,才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块清朝道光年的古物。从石身铭刻的“敬奉”二字,能直觉判断它是庙宇用品。

原广福古庙拆除后,于1983年乔迁广惠肇碧山亭重新立庙。这对清光绪丁未(1907)海山街广祥益敬送的楹联也重立于碧山亭。(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