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博物馆镇馆之宝唐朝沉船黑石号的出土珍宝,是文明交流史的重要见证,吸引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林亦秋《黑石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新书发布会 12月16日(六)下午2时至3时30分 友联书局(Blk 231 Bain Street #03-01 Bras Basah Complex Singapore 180231) 报名请上网:https://reurl.cc/m0gWeG
完成这本书,前后花了他20年,但他无怨无悔,因为珍惜这份缘,也认为文物落户新加坡,他有使命这么做。
序文中,沃特法认为,打捞出来的文物最理想的归属应当是中国,原有机会由上海博物馆买下,不过基于种种客观因素,最后落户新加坡。
1995年,当德国海底勘探公司负责人沃特法(Tilman Walterfang)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Belitung)附近水域发现沉船时,不少人投以怀疑眼神。接着1998年印尼发生政治巨变,政治强人苏哈多下台,更使打捞沉船的工作充满波折与变数。沃特法为本地民间陶瓷研究者林亦秋新书《黑石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写序时透露当年打捞黑石号的秘辛,包括公司当时面临破产危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更有人因为这批沉船遗迹的价值而明争暗斗。
理工科出身的林亦秋多年来研究陶瓷,对工艺制作、材料的化学反应原理特别感兴趣。本书中,他试图从工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黑石号上的各类文物。他受访时说,对每件文物来源的判断,都亲自到中国原产地仔细比对工艺特性才下结论。
《黑石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作者林亦秋当年有幸受新加坡圣淘沙机构委任为“唐代黑石号沉船文物鉴定委员会”顾问,并前往新西兰,在沃特法团队清洗与修复黑石号文物的基地,鉴定真伪。从而结识了沃特法,也与黑石号文物结下不解之缘。
林亦秋认为,这批文物展现了当年先进的工艺,出土的文物中,尤其珍贵的是三个青花纹碟子,上面绘着伊斯兰风格的花纹。林亦秋从胎釉判断这是来自中国巩县的瓷器。这三个碟子何以重要?因为一般认为中国青花瓷始自元代,但黑石号的出水文物足以颠覆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