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进入德新时,校名叫“德新政府华文中学”,英文简称TGCMS(Thomson Government Chinese Middle School),是当时著名政府华文中学之一 。学校位于汤申路半郊区一小山岗上,多数学生来自汤申路上段、碧山亭、三巴旺、波东巴西等一带乡村地区。一般上,大家的生活较简朴,虽也有少数来自较富有家庭和小康之家,大体上当时德新的校风较为纯朴,校长、老师们多循华校传统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导学生。
当时教导华文与文学课的教师资历老、中、青都有,以下是几位印象深刻的老师。
华校生初入职场面对挑战
如今,同学们都近古稀之年,多数已经退休,儿女也长大成人。他们的子女很多从事专业工作,生活得比我们这一辈好。
高中会考过后,成绩不错和家境过得去的学生都报读大学,由于是华校生,多数选择南洋大学,也有少数报读新加坡大学。南洋大学除了中华文学系外,多数的课本和教学媒介都以英文为主,华校生要多翻字典,加倍努力才能应付。
当时学习中华文学,颇为不易,尤其是文言文,诗词典故,不易理解。不过一些优美的诗词,引人入胜的描述,也提高我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常要背书、默写、测验、考试,压力蛮大。
当时名作家周粲(周囯粲老师)、苗芒(黄友吉老师)、蔡欣(蔡向荣老师)、何蒙(冯焕好老师)等都在德新执教,有他们的熏陶与引导,以及陈校长对文学创作和写作的推动,学生的阅读风气盛,写作水平高。
德新中学1972年高二B班的同学最近聚会,庆祝毕业离校50周年。岁月易逝,弹指一挥就是50年。当年的青涩少年,如今将届古稀。聚会上,当年学校生活的点滴,成了我们的主要话题,同时勾唤起许多回忆和怀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岛国学校有华、巫、英、印四种不同语文源流。德新是华文源流,课程除了一科英文外,其他都以华文为教学。我们念的华文与文学史,也都是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的精选。依稀记得课文有屈原《离骚》、陶渊明《桃花源记》,白居易《琵琶行》,鲁迅《孔乙己》,朱自清《背影》,冰心《寄小读者》,还有《诗经》《论语》等。这些都是各代名家,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道德观和个人情感等,留下流传千古名句,传递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对我们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时适逢教育制度改革过渡时期,要停办纯华文教育,以英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1970年,理科的课本已改为英文,教课时也用英语讲解,这对老师和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老师折衷应付,用华语解释较难的问题,让学生更易了解。
德新在学术、运动和制服团体都有很好的表现,辩论会在胡林生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屡次进入决赛。学生军团在庄之强老师带领下,取得“哈顿杯” 。其他写作、国际象棋、篮球、机械操、排球、学生警察、圣约翰救伤队等活动,皆能与顶尖学校媲美。
当时陈诗豪校长用他洪亮带潮州腔的华语,威严地在周会和升旗礼上讲话,全场学生都聚精会神聆听,不敢旁鹜。陈校长不时手持藤条,巡视学校,学生都望而生畏。有些不守规矩的学生还被就地处罚。这样的“严刑峻法”没有接到家长的投诉,有些家长还感谢校长替他们教训孩子。陈校长在1972年退休,在教育界服务30多年,在德新担任校长16年。
高中成绩不大好或家境不好的学生,只能进入社会大学。由于国民服役,男学生不论升学或工作,都比女学生多两年或两年半后才出来工作。
另一位较年轻的老师,刚从师训学院被派到德新。第一天她来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上“江南可采莲”的诗句,然后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江彩莲,很容易记对吗?”的确,至今已50多年,还记忆犹新。
学校的毕业特刊和《德新园地》等刊物,给学生一个展现写作才华的平台。毕业特刊前半部刊登毕业班同学的照片与一些学会活动的记录,后半部则刊载毕业班同学的文章,包括论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少是学生参加校外机构,如中华总商会、教育部、华文中学教师会等主办的征文比赛得奖作品。
背诵古诗词
房恺龙老师年纪较长,祖籍中国浙江绍兴,与鲁迅同乡,乡音很重。起初学生听不懂,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解释,久而久之,学生也较习惯他的口音能听懂。
多数的华校生由于英语水平比英校生差,初踏进社会,面对不少挑战和挫折,尤其是以英文为主要媒介的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好几个学生在开会无法像英校生一样主动积极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可是他们始终勤奋地完成工作,因此也有升级,可是擢升高层的机会不大。
德新中学在学术、运动和制服团体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学校的毕业特刊和《德新园地》等刊物,给学生们一个展现写作才华的平台。毕业特刊刊载的文章,不少是学生参加校外征文比赛的得奖作品。
我们这一代的生活虽然不容易,但不论是华校生或英校生,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严刑峻法”无家长投诉
印象深刻师长
冯焕好老师教书时语气柔和中不失严肃。每个关键的字与句都清楚地解释,时常向学生发问。她认真和充满爱心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专心听课,即使是调皮的学生也没借口捣乱。至今冯老师和师丈何乃强医生也常出席我们的聚会。连登同学对冯老师说:“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当您的学生。”
学生展现写作才华
岛国的政治稳定,让我们的孩子们有机会健康成长,受良好教育,应付现代社会与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祈望世界和平,疫情受控,让孩子们能和我们一样,承前啟后,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明天会更好。
江彩莲老师年纪较轻,上课时有些学生不集中精神,少了对较年长老师的敬畏。江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随时停止讲课,出题给学生“临时测验”,看看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是否专心,而且把几次“临时测验”当成一次测验,这个方法相当有效,过后,学生也就不敢懈怠。
黄梅凤老师自创一格,教导诗词时,偶用清唱的方式教课,增添不少学习乐趣,如岳飞《满江红》,我们在准备默写时,也用唱的方式来记,比较容易入脑,现在还能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