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医生说:“通常症状轻的会持续三天,严重的可持续七天。服药两到三天未好转的话,须再看医生复查。如果脱水或腹泻带血,则须立即就医。”
蓝医生也说,旅客出国前,要先了解出游国家或地方的伤寒和霍乱发病率,并考虑接种疫苗。她提醒:“旅客要注意全球霍乱疫苗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预防就是完全避免接触到污染物,不管是什么微生物。”
谈到如何预防“峇厘肚”,去峇厘岛之前是否有任何免疫接种?建议在什么时候接种?或者在去峇厘岛之前有什么药物可以服用?
20多岁的本地混血女生安溥丁前阵子与两个姐妹淘到峇厘岛旅行,不幸得了“峇厘肚”(Bali Belly),上吐下泻,结果得劳驾当地医生与护士到酒店看诊、开药并给她吊点滴。莱佛士医疗全科医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峇厘肚”通常是因为吃或喝了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所致。如果出现脱水和腹泻带血的状况,需要立即就医。
她说其他两个朋友没事,但她的抵抗力比较弱,因此得到“峇厘肚”,苦不堪言。由于她出国前购买旅游保险,治疗费约200新元,都向保险公司索赔。
峇厘岛景色宜人,相信很多国人会趁年底学校假期出游,若因“峇厘肚”而来回跑厕所,旅程肯定扫兴。安溥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峇厘肚’是峇厘岛游客常遇到的健康问题。我之前有好几个朋友在不同时候到峇厘岛旅行,也得到‘峇厘肚’。听了朋友们的惨痛经历,我和两个姐妹淘都特别小心,不吃没煮熟的食物,也不敢吃用自来水洗的水果,刷牙也用瓶装矿泉水,总之是不敢直接用水龙头的水。不过,我还是疏忽了,应该是在餐馆吃饭时,不小心喝到没煮过的水。”
延伸阅读
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肉类海鲜
出国旅行最怕吃坏肚子。“峇厘肚”也称“旅行者腹泻”,通常是吃或喝了受污染食物或水所致。症状包括腹痛和腹胀,恶心和呕吐,稀便或水样便,发烧和虚弱。受访医生说,通常症状轻的会持续三天,严重的可持续七天。
蓝宝玉医生建议的预防方法如下:
蓝宝玉医生透露有两种疫苗可用于预防与食物或水传播疾病相关的两种特定细菌,但强调:“这两种疫苗可能无法完全保护旅客免受‘峇厘肚’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病因可能不同。”
蓝医生认为“峇厘肚”的症状包括腹痛和腹胀,恶心和呕吐,稀便或水样便,发烧和虚弱。她补充道:“严重时,会出现脱水。”
如果在峇厘岛得到“峇厘肚”,可以自行服用一些西药吗?该吃什么药?是否要看医生?
莱佛士医疗全科医生蓝宝玉对本报说:“‘峇厘肚’ 也被称为‘旅行者腹泻’(traveller’s diarrhoea),通常是由于吃或喝了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所致。这可能是细菌、寄生虫、病毒,有时也可能原因不明,我们的肠胃系统会对陌生的微生物产生反应。”
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一名中国游客2023年在游峇厘岛时也得了“峇厘肚”,他说从第一天到峇厘岛起就买瓶装水,一切安好,但是喝了酒店的过滤水,就上吐下泻一整天,严重到几乎脱水。经医生诊断是“峇厘肚”,医生建议他打针、吃药,并收700万印尼盾(约607新元)医药费,该游客认为太昂贵,不过当时感觉很难受了,也就付钱并接受治疗。
- 避免吃生的和去皮的水果(坚持吃用开水或瓶装水清洗过的整个水果);
- 用自来水清洗未煮熟的蔬菜;
- 避免吃生的、半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
- 避免吃尤其是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
- 避免吃路边摊食物;
- 避免吃放置过久的食物;
- 避免吃自助餐;
- 坚持吃煮熟的新鲜食物。
蓝宝玉医生说,治疗包括缓解症状的药物:止泻药思密达(Smecta)、木炭片(Charcoal tablets)和洛哌丁胺(Loperamide);止吐药丙氯拉嗪(Prochlorperazine)和昂丹司琼(Ondansetron);止痛药丁溴东莨菪碱(hyoscine butylbromide),益生菌(Probiotics)和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