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依eGFR数值分一至五期。第一期:eGFR≧90,然后数值依次递减至第五期eGFR <15,至此,可确定病人已进入肾衰竭阶段。他说,40岁的正常值一般在90以上,过了40岁,肾功能逐渐下降,每年下降数值介于0.5至1。
郭家良医生解释一般人较少听闻的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囊肿主要在肾脏内形成,随着时间推移,会导致肾脏增大和功能逐渐丧失以致衰竭。多囊肾病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改变生活方式和进行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对肾脏的损伤。
郭医生说,洗肾对病人的帮助也不小,包括各年龄层洗肾者的统计,平均可延长寿命六年。不过,洗肾也不一定是每个肾衰竭病人的最佳选择,比如一名身体已很衰弱的80岁患者,假使因为洗肾须要经常进出医院,而且平均只能多活两年,他便可选择姑息疗法。
“姑息疗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痛苦,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肾功能随年龄下降
患上慢性肾病,意味着患者会逐渐丧失肾脏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这些废物和液体随后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他说:“慢性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减缓肾脏损伤的速度,通常可以通过控制病因实现。”
郭家良医生说,当肾病恶化成肾衰竭,病人便须洗肾或者换肾。“换肾一般能维持功能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能由此恢复高素质的生活。洗肾是另一种选择,有血洗和水洗两种方法。”
洗肾分血洗和水洗
晚期慢性肾病可导致液体、电解质和废物在体内积聚至危险水平,演变至肾衰竭阶段,如果不洗肾或换肾,可能危及生命。
发病率以男性略高
郭家良医生指出,很多病人不愿定期检验,常耽误病情。他强调,患上这类慢性病,从一开始就得控制好,到了病情严重才认真治疗,对器官造成的损伤便已无法补救。
郭家良医生说,预防患上慢性肾病,是免于患上肾衰竭的最根本办法。
郭家良医生指出,慢性肾病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任何体征或症状,只有到了较后期发生尿毒症时才可能出现症状如呕吐、食欲不振、疲劳虚弱、睡眠素质差、排尿增多或减少、皮肤干痒、脚和脚踝肿胀以及气短等。不过,上述这些症状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新加坡中央医院肾科高级顾问医生郭家良透露,新加坡每年有千多人被诊断肾衰竭,国人应认真看待,从年轻开始就预防患上慢性肾病。假使已患上慢性肾病,就须严格控制好病情,尽量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积极预防慢性肾病
医生怎样判断肾病的严重性?郭家良医生解释,判断方法是以血中肌酸酐在单位时间内的肾丝球过滤率计算,称为eGFR。一般健康年轻人的肾丝球过滤率正常值约落在110至120之间。
他郑重指出,新加坡每三个肾衰竭病人,有两个是糖尿病病患,另一个或患高血压或患肾炎,多囊肾病引发的肾衰竭只占很小比例。肾衰竭发病率以男性略高,患慢性病时间越久风险也随之上升。
可能引起慢性肾病的疾病包括:一型及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及急性肾炎、多囊肾病和其他遗传性肾病等。这些疾病假使控制不好,就有演变至肾衰竭的危险。
新加坡每年有千多人被诊断肾衰竭,受访医生提醒国人应认真看待慢性肾病。很多病人不愿定期检验,常耽误病情,医生强调,患上这类慢性病,别等到病情严重才认真治疗,到时对器官造成的损伤已无法补救。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红肉,不抽烟,少喝酒,定时运动,并保持标准体重。大家也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验血验尿,及早发现有无患病。有病则立即接受治疗,除了按时按规定服药,每年最少须做一次身体检查,以便及时控制好病情。有家族病史者,40岁以后须定期检验血和尿。”
邱德拔医院近年做过的一次调查显示,包括义顺综合诊疗所的糖尿病病人在内,有53%糖尿病患者有肾病迹象。
郭医生指出,目前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药物,有两大类已证实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及末期肾病的发生。这两类药,一是治疗糖尿病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简称SGLT2抑制剂;一是治疗高血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