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央医院血管与介入放射学部门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郑健雄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视讯访问时说,介入肿瘤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使用X光或者是超音波、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等照影技术,引导细小导管从病人腹股沟或手腕内侧的血管到有肿瘤部分,将化疗药物、带有辐射微粒子或栓塞材料输入肿瘤血管,做局部性治疗或者将细小针头从皮外直接穿刺肿瘤,进行射频或微波(热能)烧蚀或冷冻消融以烧死或冻死癌细胞。

今年6月,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血管与介入放射学部门获得欧洲介入放射学会的国际认证,成为亚洲国家首个获此认证的介入肿瘤学科团队。该医院血管与介入放射学部门高级顾问医生郑健雄副教授讲解什么是介入放射学科与治疗。

郑医生举例,肿瘤介入疗法对患有晚期癌症的病人,有助减轻癌症所造成的痛楚,尤其是传统治疗无法进行或没有成效,介入疗法往往能够帮助到这些病人。

郑医生形容,介入放射学部门的医生如同通水管的工人,对阻塞的人体尿道、胆管和输卵管加以疏通,对子宫肌瘤也可进行栓塞以改善子宫大量出血状况。

郑医生在介入放射学科20多年。他表示,团队最感自豪的是可以通过介入放射治疗,改善和减轻患者的不适,甚至能够救命或避免截肢。他举例,曾有半夜因为肝硬化而导致静脉出血患者紧急求诊,外科医生束手无策,病人性命垂危,该部门医生就通过介入放射治疗对受影响的血管进行栓塞,成功止血并挽回病人的性命。意外事故导致内出血,也可以用此技术取得凝血功效。

他说,最早的介入放射手术是用于血管造影、止血和活检。后来才进展至身体各个部位疾病的治疗,而近10年在介入肿瘤方面,开拓了更精准的技术。

“对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的年长病人来说,介入肿瘤疗法是给病人提供另一项治疗选择。”

介入肿瘤治疗的多重好处

介入放射学科(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IR)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针管、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诊断及治疗做一系列微创手术和技术。

他希望能提高大众对此介入放射疗法的概念,并建议患者与医生商量介入放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手术风险。

肿瘤不宜超过3公分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血管与介入放射学部门从1980年代设立至今,一直在此精准介入性治疗上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该部门发展至今已成本地规模最大,拥有21名专业医生的部门。今年6月,该部门更获得欧洲介入放射学会的国际认证,成为亚洲国家首个获此认证的介入肿瘤学科团队,而新加坡中央医院也成为全世界第八家获得此荣誉的医院,在区域医疗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疫情暴发之前,中央医院介入放射学部门每年皆为前来我国的两名至四名海外医生,提供相关培训。

“以初期的肝癌和肾癌而言,肿瘤必须不超过3公分。如果患者是健壮的话,一般还是建议动手术以切除恶性肿瘤。但是部分的癌症患者,因为年长或同时有其他病症而不适合动切除手术,介入肿瘤疗法是另一项选择。”

“在所有介入放射治疗当中,癌症病例占30%或大约3600例。2014年开始,也可以动用公积金的保健储蓄(Medisave)支付部分介入放射医疗费用。”

郑医生说,传统的癌症治疗分为三个支柱,即为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和放疗(radiotherapy),而第四支柱就是介入肿瘤科了。

不过,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用介入性肿瘤治疗。这取决于肿瘤的种类、大小、位置、疾病进展的程度和是否已扩散至其他身体部位。

郑医生说,介入性疗法和传统的三个支柱癌症疗法组合使用,疗效会更好,但并非每个病人都适合或可以承受这类的组合治疗,病人还是应咨询医疗团队的专业意见。

介入肿瘤学科(Interventional Oncology,简称IO)是介入放射学的分支,精准地通过介入放射学微创手术和方法,探入指定的器官和肿瘤部分,对癌症患者做诊断和治疗,包括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慈怀疗护(palliative care)。

新加坡中央医院血管与介入放射学部门每年为约1万2000病患提供介入放射治疗。

郑健雄医生透露,介入放射学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介入放射科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除了癌肿瘤的冷热消融或把药物、辐射粒子灌注到肿瘤里,以便缩小和杀死肿瘤细胞外,对影响器官功能的良性肿瘤和出问题的血管进行栓塞也有显著疗效。当中,包括活检(biopsy)。

他说,介入肿瘤治疗的好处是没有传统的手术伤口,疗效高,复原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短(通常术后留院观察一天),局部麻醉和更节省医疗费用。

郑健雄副教授形容,介入放射学部门的医生如同通水管的工人,对阻塞的人体尿道、胆管和输卵管加以疏通,对子宫肌瘤也可进行栓塞以改善子宫大量出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