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无法补充所需水分

国人纵饮的比率从2017年的8.8%增至2019年的10.2%,受访医生说,要保护胃黏膜,应少喝酒,少吃油腻食物。

消化道功能障碍有上升趋势

相较可以通过定期健康检查早发现,治愈率高且易在初期出现症状的大肠癌,胃癌往往在初期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且因为空间大,潜在漏诊的问题,因此,他建议,如果有上述所提的高风险因素,且持续发生胃炎症状,应考虑做一次胃镜检测。

少量多餐少油腻少酒

另外,王医生说,胃炎的另一常见问题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确诊后能通过药物治疗,解除后患。

王医生说,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肠胃不适症状的意识提高,让他们更及时求诊,这也是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

酒后喝茶护胃没临床证据

他说:“如果有长期胃炎症状,我会建议两三年做一次胃镜检测。”

鹰阁医疗中心Nobel Gastroenterology Centre肠胃与肝脏科高级顾问医生王誉天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导致胃发炎的原因很多,包括喝酒、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和潜伏在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

“研究显示,一般上,女性患有消化功能障碍占多数,而男性则是胃酸倒流患者较多,主要是超重和喝酒因素造成的。”

另外,王医生也提醒,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情况,如时好时坏,服了一两周的药物后仍未见好转,也应求诊找出致病原因。

当然,喝酒也要节制,适可而止,避免一次过喝下大量的酒精饮料。

新加坡中央医院去年做了一个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正念练习(mindfulness)有助纾解和改善消化道功能障碍引起的不适症状,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病人。

因此,他吁请大家喝酒要放慢速度,忌一饮而尽。疫情下受限于酒精饮料的售卖时间,一些人可能会加快喝酒速度,无疑提高了伤害胃粘膜的风险。

王医生说,水分和食物在胃中有助稀释酒精浓度和减少喝酒的分量,自然也就不会加速刺激胃粘膜。但是,酒精会影响胃部的排空功能,引发不适,甚至引发急性胃炎,必须慎防。通常急性胃炎在服药后,症状会缓解。

新加坡中央医院研究显示,本地常见的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从1984年至1987年的近50%,上升至2012年的77%。

王誉天医生指出,医生会评估病人的肠胃不适症状,必要时,也会通过超声波(ultrasound)、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与核磁共振成像扫描(MRI)以进一步确诊。他说,排除上述所提的萎缩性胃炎的风险因素后,多数患者属于消化功能障碍。而环境因素如压力、抑郁、脑神经紧张和药物如一些止痛药和酒精等,也会影响肠胃的消化与蠕动功能,引起腹部不适。

王誉天医生建议,少量多餐,避免天天进食油腻食物和少喝酒,有助保护胃粘膜,提高肠胃的消化功能。

放慢喝酒速度和不空腹喝酒,可保护胃粘膜。

如果属于消化道功能障碍,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王医生说,通过短期的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平衡消化道的益生菌种,多数症状是可以受到控制的。

所谓的纵饮是指男性一次过喝下至少五杯酒精饮料,而女性则一次过喝超过四杯酒精饮料。长期纵饮也可导致肝脏受损、胃溃疡、抑郁及对酒精过度依赖。

以喝酒为例,他说,高酒精浓度易引起急性胃发炎,主要是酒精影响胃的蠕动,放慢了胃排空的功能,导致食物积在胃部的时间较长,引起腹胀和不适。此外,醉酒呕吐也会导致胃与食道交接处贲门放松,引致胃酸倒流。

2019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显示,纵饮(binge drinking)的比率从2017年的8.8%增至2019年的10.2%。2017年男性纵饮比率是13.2%,女性是5%。而年龄介于18岁至39岁的男性,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纵饮,同个年龄层也有12.3%的女性纵饮。

不过,他提醒,喝酒前后及喝酒期间要多喝水,避免出现脱水症状。他说:“有些人会因为口渴而大量喝啤酒,以为这能解渴。但,事实上这是迷思,啤酒或任何酒精饮料,都无法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王医生说:“不空腹喝酒,除保护胃粘膜外,也降低酒精浓度在胃中的吸收速度。”

他解释,胃炎(gastritis)是指经胃镜检查,看到胃粘膜出现破皮、发炎等泛红症状。其中,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就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王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如服药后却未见症状有所改善,年龄在45岁或以上,有家族癌症病史,突然贫血,食欲不振,或会呕吐,吞不下食物和黑色血便等,应马上求诊,由医生找出病因并及时诊治。

对于有指酒后喝茶有助醒酒,进而保护胃粘膜,他表示,临床上没有证据显示这么做有助保护胃,认为可能茶是水冲泡的,水分有助稀释酒精,减缓酒精在胃中的吸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