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祐青发现,在所辅导的年轻人中,约五个个案中就有一个属于高风险的自残青年。她认为:“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情况。要改善这现象需要一整村人的努力,包括自残青年周围的朋友与家人,以及大至社会环境。这些年轻人通常是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压力,而选择以自残宣泄情绪。必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别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及让他们认识到有其他方法可以处理负面思绪。”
辅导员不是24小时待命
27岁年轻辅导员王祐青的职业是与青年“谈心”,帮助他们解开心里的枷锁。助人者也要懂得自助,工作之余她为自己预留个人时间,过滤工作中的负面情绪。通过继续深造与研究,她希望将来能为更多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帮助年轻人找到可以释放情绪的出口。
她还提醒:“心理问题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通过适当治疗获得改善的,不需要等到确诊或遇到严重问题才去寻求帮助,目前心理健康的支援网络已非常完善。”
青春期是探索自我与寻找未来方向的关键阶段。王祐青在19岁时,选择度过一年的“空档年”(gap year),尝试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探索自己的兴趣与未来志向。
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议题经常涉及到人际交往、压力以及情绪管理。王祐青指出:“最常见的情况以抑郁、焦虑症状为主,而面对这些情绪问题的青年往往不懂得如何应对压力。要协助青少年改善心理健康问题需从个人出发,我的工作便是提供一对一的面对面与线上心理辅导,以及教导应对方法,如适当的呼吸调节技巧,可以帮助平复焦虑的情绪。”针对有抑郁问题的青年,她也会通过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协助他们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
王祐青深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她说:“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保持清晰的界限,避免过度消耗。”她每天最多安排三个辅导疗程,之后会为自己留出“me-time”(个人时间),如简单地享用一顿美味的晚餐,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像听音乐或到社区公园慢走,确保自己在独处时可以清空思绪与放松身心,过滤掉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王祐青在任职的辅导团队中,属年纪较轻的一个。她指出,有生活历练的较年长辅导员能与青年分享个人经历,但较年轻的辅导员更容易与青年开启平等对话,让他们愿意卸下对待长辈一贯的拘谨态度,说出内心想法。
王祐青鼓励年轻人通过官方资源,如本地保健网站HealthHub和letstalk.mindline.sg,获取可靠信息,避免自我诊断带来的风险,必要时应该寻求专业帮助。此外,她也通过校内讲座和互动摊位,教导年轻人如何应对心理困境,传播预防心理问题的知识。
她透露,当碰到棘手个案或自己处于情绪低潮期时,所服务的机构会有类似导师的主管从旁监督情况,以及提供咨询与援助。若主管察觉辅导员无法负荷眼前的状况,除了可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也或许会让对方暂时放假休息,抽离所处的环境,待恢复元气后再回来上班。
心理健康问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影响是真实存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在“空档年”期间,王祐青因为喜欢华语流行音乐,选择在一家唱片公司实习,参与人才管理工作。她的日常任务包括陪伴艺人出席活动,帮助建立社交网络,以及粉丝互动管理等。这时期的经历与同事之间的友好互动,让她深刻体会到适当休息,群体社交,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此外,辅导员的工作并不是义工性质的,这是一份需要高度责任感以及获得资格认证的工作。接受辅导的青年家长偶尔会询问王祐青的来历,而她会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学历背景,以及所接受的专业技能培训。
王祐青认为,当辅导员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参与改善他人的生活。令她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她在实习期辅导一名有自杀倾向的女生。她感叹:“看着她与另一半经过无数次的分分合合,从迷恋对方到下决心斩断这毒性关系,学习自爱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面对的生活与心理困境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应对方法没有单一模式,过程中需要经过各种反复试验(trial and error)。”王祐青也说,应对心理问题,别害怕失败。当一个方法行不通,就尝试其他的。就像人生的道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找到自己最舒服自在的方式前进。
她补充:“许多青年会感到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心理层面的问题,而要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疗专家往往需要先获得家长的同意。通过这类专为青年而设的组织,能作为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桥梁,让青年更容易获得所需的帮助和引导,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她也说:“身边的人不应轻视这些青少年的情绪困境,或认为他们懒惰、不积极。不必刻意说什么,也不用强迫他们交谈,但能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如果需要帮助时随时都在,也应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王祐青叙述一个约两年前接触的案例。那名年轻女生正处于即将成年的阶段,但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紧绷,缺乏沟通与信任,也因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导致她产生自残倾向。王祐青花了约八个月,在每周的辅导疗程中,渐渐让女生敞开心扉,愿意吐露自己的难处。女生与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父母一直不愿意跟她好好沟通,彼此经常相互吼叫。王祐青通过教导沟通技巧,今年也让女生的父母参与其中,促使他们的关系有了改善。
在一开始接触接受辅导的青年时,王祐青会清楚说明自己的上班时间,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24小时待命与随传随到,但会提供紧急求助热线,确保他们在危机时刻能找到帮助。她说:“一个针对心理辅导常有的误解是,完成辅导疗程后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存在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协助青年掌握所需的技能,学习如何自己应对与克服面临的心理挑战。”
27岁的王祐青(Tulip)自两年前加入非营利心理健康组织“青春无限”(Limitless),便一直致力为13至25岁的青年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虽然“年轻人是国家未来栋梁”听似陈词滥调,但他们确实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王祐青指出,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在少年期间就萌芽,而青年在成年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求助。若能一早察觉到迹象就采取行动,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层面的挑战。
找不到有效方式处理情绪压力
延伸阅读
理工学院毕业后,她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新加坡校区念心理科学系,并在同一所大学继续深造,完成指导与咨询(guidance and counselling)硕士课程。
王祐青坦言,自己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或许是从中学时期开始,如青春期的同侪会对自身形象,以及是否能融入社会或不同群体感到担忧,也往往对于自我身份认同感到困惑。她在义安理工学院修读护理课程时,也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她说:“我发现在修读护理课程接触到的心理学部分,只是这学科的冰山一角。这段学习使我意识到自我照顾的重要性,也加深我对心理健康影响力的兴趣,决定朝这方面发展。”
王祐青相信,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此她希望未来能够深入研究家庭治疗和夫妻咨询。她认为,帮助年轻人改善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他们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整个家庭的支持与配合。通过继续深造与研究,王祐青希望未来能为更多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让每个年轻人在心理困境中,找到可以释放情绪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