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使用体验与反思,记者向她们发出了同样的问题,以下是两人的回答。

问:使用AI初期是否有要跨越的心理障碍?使用时,如何平衡设计者与AI的角色关系?

今年毕业的淡马锡理工学院设计系学生何叡禛(19岁)和王昱菱(19岁)是第一批尝试用AI工具完成毕业作品的学生。她们分享了使用AI体验与反思。掌握AI科技做起事来事半功倍,但王昱菱提醒,AI只是工具,设计者要自己构思,不能懒惰思考而丢给AI搞定。

在收集资料时,ChatGPT扮演着整合资料,梳理时间线的角色。此外她也同父母聊天,向他们了解青花瓷在华人文化中的意涵。2022年的欧洲之旅,她在法国皇宫看到大量收藏的瓷器,颇为震撼。无论是从书中读来,与人讨论或是旅行见闻,王昱菱把脑海中所有想到的点,都告诉ChatGPT,随意发问,AI一条一条帮忙解答,渐渐地串起轮廓。

我觉得AI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帮助减少设计过程中的时耗,给人提供更多点子和可能性。设计者在创作中应该不断保持自主控制权,首先要自己去构思,不能因为懒惰思考而丢给AI。点子始终都是从设计者而来,AI只是帮你执行某种指令。

何叡禛从包容性概念出发,呈现让昆虫当模特的奇思妙想。(郑一鸣摄)

何:看每个人的接受度,毕竟大家寻找创意的方式不同。一些学生反对使用AI,主要是担心是否会盗用到他人作品。还有的习惯用传统方式创作,后来受到周围人影响,才开始慢慢尝试。有些同学看到我用AI做出的图效果还不错,也开始用。有时会有一种心态,行业技术不断变化,别人会用自己不会,难免落于人后。

问:如何看待AI作为一门新技能,在你日后学习和工作上的应用?

创作过程中,王昱菱先是用传统的方式手绘了100多张概念图,与导师沟通确定方向后,用Midjourney尝试了1000多次的prompt指令,从中选出100个设计,再加上手绘的100多个,最后从200个点子里选出四个进一步发展。

何:会有磨合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AI语言。刚开始输入指令(prompt)出来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我在网络论坛上找要输入哪些关键词,才能让它准确理解。我觉得AI最大的沟通障碍是它无法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context),不能像跟老师沟通一样,对方已经知道我在做什么,就可以直接给建议,AI需要给它提供背景资料。

何叡禛的设计主题从包容性(inclusivity)出发,看到T台秀场的模特儿往往都是姣好身材,不免带给人对于美的刻板印象。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肮脏昆虫(dirty insects)当模特,作为丑的象征,但同时也能够穿漂亮衣服,岂不是对包容性的一种反观诠释。

王昱菱:青花瓷美学的华人身份认同

2024年1月初,淡马锡理工学院人工智能数码互动实验室IDEAS开幕,相信是本地首个设在学府内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占地约160平方米,设有五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和软件,包括Skybox、Hypersketch应用等,希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AI新兴技术,从中获取更多创作灵感。

每一幅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反复修改,王昱菱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学习使用AI。(受访者提供)

ChatGPT是对话式的,还比较容易训练。Midjourney有时让我很抓狂,只有给到正确的prompt,才能生成对的东西出来。就像它无法理解瓷器有中式和西式的区别,所以我不能直接写生成中式或西式瓷器,而是要告诉它把瓷器图案印在西装上之类的,如果给太复杂的信息它还不能消化。 

何:在学校有机会学习用AI是很好的,还有老师可以教你,到了职场就能直接上手应用。我觉得对待新技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无论是否会用AI创作,最起码可以提供多一些视角,是在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认知范围以外的。在设计之外,我也在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平时会用AI帮忙生成文案、编辑照片等。

其实现在的雇主已经在寻找懂得AI技能的人,这个趋势在之后会更加明显。听说我的学弟学妹在一二年级的课程已经开始使用,相信早点开始学会对他们将来就业有帮助。我想过以后如果自己创业,也可以用AI来帮忙管理,教我怎么做报表等等。

在概念发想阶段,她用ChatGPT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设计师如何诠释昆虫元素。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她认为ChatGPT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忙过滤、整理资讯,最后呈现出的内容是容易理解消化的。“还会提供很多自己想不到的点子,例如加入虫网或虫茧的元素,帮忙丰富了视角。”

后来老师教我们小撇步,在ChatGPT可以设置角色,清楚告诉它任务,例如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现在要做怎样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它会提供更精准的建议。还有就是不要假设AI懂你要什么,或你正在做什么,一定要从零开始给很清楚的指示,越清晰越好。

何叡禛:“包容时尚”请昆虫当模特儿

青花瓷系列设计图。(受访者提供)

服装设计与销售规划系学生何叡禛(19岁)和王昱菱(19岁)今年毕业,是第一批尝试借助AI工具完成毕业作品的学生。在此之前,她们坦言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用AI做设计。记者通过采访聊天,向她们了解使用AI工具的真实反思与感受。

王:一开始是有阻力的,设计圈内也有很多人反对使用AI,担心会取代设计师,或泯灭了创作精神。毕竟是新事物大家都没用过,一开始有点害怕犹豫,后来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尝试,老师也给与我们指导了解如何正确使用AI,才会比较安心。

何叡禛(左)与王昱菱(右)从使用者角度,分享与AI合作的体验。(郑一鸣摄)

来到绘图部分,对于虚构且有些科幻的创作主题,Midjourney成了很好用的工具。“我的设想中很多抽象的、奇思妙想的画面,很难用真实感诠释。按照传统做法,可能会通过摄影实现,但耗时耗力,我也不会做。用AI prompt发出指令,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来。对于科幻类题材的呈现还是很多选择的,在出概念图的阶段节省了很多时间。”

淡马锡理工学院人工智能数码互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从实物中获取灵感,预览不同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郑一鸣摄)
王昱菱展示在Midjourney输入的一长串指令,尽量简单清楚帮助AI理解。(受访者提供)

王昱菱的毕业作品,以青花瓷为创作主题。“世界范围内,许多华人对瓷器有着一种身份认同,认为是华人文化的一种象征,即使留洋海外也是如此。这引发了我的思考,瓷器为何会有这样的魅力?也让我好奇,何时是瓷器贸易的鼎盛时期?追查下去,就查到了明清时代。”

问:通过毕业作品的实践,对于AI的用语习惯、思维方式和沟通模式有哪些观察?

王:使用AI时,要很清楚自己想要的风格,这样才能清楚地生成文字指令。挑战在于要如何准确表达,AI就像个小朋友,不能给它太复杂的描述,还要经常给正面反馈确认,才能让它理解你想要的。

王昱菱作品,以青花瓷为主题展现华人时尚。(郑一鸣摄)

王:我去年在授权公司(licensing company)实习四个月,当时老板就建议我们用AI,但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回头看才发现,即使是很新的技术,很多行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在用,尤其是在设计领域,设计师总喜欢能创造出新的,人们没见过的东西来引领潮流。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我知道怎么用AI会帮到很多忙。

对待新技术要保持开放心态

从昆虫发想的概念图到成衣系列。(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