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严义正完成了这个剧本,并命名为《触》(Struggle of a touch)。

2021年,为了完善剧本,严义正和导演王璐可儿到女生家里进行了两次采访。女生的自述,以及她的父母、哥哥和心理医生的讲述,给了两人很大的震撼。

导演希望公众正视心理疾病

然而,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这种轻松的个性色彩。

延伸阅读

国大心理系二年级学生严义正,因为阿姨是心理医生而接触了不少强迫症患者。从小就开始学戏剧表演的他,通过强迫症患者互助小组的分享,从一名无法与亲人共处一室的女患者故事捕捉到了一种戏剧张力,决定以女生为原型创作剧本《触》。这出戏剧希望让大家理解、正视并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

王璐可儿(右)是《触》的导演,也曾是严义正(左)的表演老师,两人是亦师亦友关系。(特约摄影沈康雄)

因强迫症导致父亲被人质疑

对戏剧的感情十分复杂

严义正(22岁)的阿姨是一名擅长治疗强迫症的心理医生。2018年,她感受到本地的强迫症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便从国外回到新加坡创建了非盈利组织强迫症网络(OCD Network)。当时正在华侨中学读高中二年级的严义正主动提出加入组织,帮忙建立官方网站,成立互助小组,帮助患者回到社会,寻找工作。

严义正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心理学,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戏剧表演。2019年,严义正创作的华语剧本《玩具王》入选了当年的“剧健将”(The Wright Stuff Festival),并进行公演,这是由本地双语剧团Toy肥料厂推出的两年一度新剧作者栽培计划。

王璐可儿是《触》的导演,也曾经是严义正的表演老师,她和严义正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她认为:“义正是一个非常细腻的观察者,他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行动力都很值得学习。”

严义正说:“我觉得很幸运,能够通过阿姨接触到这些强迫症患者,并帮助到他们。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强迫症其实是一个很难完全康复的症状。”也因此,严义正逐渐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系的一名二年级学生。

一开始,她只是作为戏剧导演去“看”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故事。2022年,机缘巧合下她注册了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心理与咨商硕士课程,在对心理疾病更加了解后,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协助严义正呈现这个剧本,讲述患者的故事,让大家理解、正视并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

2020年,严义正接触了一名症状特殊的强迫症患者。“提到OCD我们通常会想到洗手、核对、排序等重复行动,但这个女生的表现是她无法接触她的父亲。女生在症状最严重时,把自己在卫生间里关了三天,她觉得马桶很脏也不愿意坐下,就一直站着,母亲只能时不时送些食物给她,三天后她的腿早已浮肿,家人没有办法只能将她送去医院。”

女生年轻开朗,在日常接触中无法看出她是一名强迫症患者,但通过女生在互助小组的分享,以及后续的帮助过程,严义正逐渐了解她的故事,也在其中捕捉到了一种戏剧张力,他决定以女生为原型创作一个剧本。

严义正对于戏剧的感情十分复杂,他说:“我觉得在新加坡做戏剧的人都很不容易,他们非常热爱戏剧,但同时也需要承受不断的挫折,有时候可能一两个月都没有工作。我希望我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到人,产生直接的影响,让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做对了一件事情。而不是用三个月、一年时间来打磨一份剧本,再等一年才能演出。”这是他选择心理学而不是其他专业的原因。

10月14日(星期六)上午,戏剧《触》将作为强迫症公共论坛的项目之一,在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讲堂演出,点击链接查看详情:ntu-41677048.hubspotpagebuilder.com/imh-ocd-forum-registration-0

“强迫症影响到的不仅是患者的生活,还会影响到他的家人。” 严义正感慨地说:“因为女生的症状特殊,她的父亲会受到周围人的质疑,怀疑父亲是否对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其实她的父亲对她很好,为了缓解她的症状,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女儿起床前就离开家,等到女儿睡着后再回家。女生的哥哥原本打算出国留学,却因为担心家里的状况而想要放弃。”

然而,严义正认为他现在还无法脱离戏剧,他仍然会在学业之外做一些戏剧相关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

相比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OCD)这一名称在日常生活的使用更为频繁。或许是因为抑郁、焦虑可以单独使用来形容状态,人们很少以“症”来给自己做出诊断。可是,当人有诸如杯子一定要放在左手边、手机内的应用图标一定要按颜色排列等强迫行为时,他们便会戏称自己有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