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关系,胡京源(26岁,可持续性项目顾问)对于推动绿化项目并不陌生。但GMO项目让参与者从分组讨论,到进行实地勘察,通过街访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民众意见,以及针对闲置的特定榜鹅社区空间提出改造点子;从无到有一步步向有关当局代表呈现企划案的过程须从基础做起,令胡京源重拾对绿化环境最初与最纯粹的热忱,亦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GMO大改造项目
邱媺惠举例,参与GMO的项目让她认识到,要推动任何绿化活动可求助的官方管道,如图书馆管理局所提供的资源有哪些,同时还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胡京源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是行动力,如何将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在生活层面有待加强。 虽然近几年国人对环保等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绿化发展的进度应该进一步加快,这包括从幼儿时期就应该灌输的价值观,同时给予人们身体力行的实践管道,以及鼓励积极参与环境课题的公开对话。
邱媺惠补充,绿化环境应超越课堂讨论,扩展到外在环境接触。通过亲身参与更能切身感受到人类的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萧秀娗也说:“唯有实际地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才能加强人们的归属感与所有权(ownership)意识,并愿意负起责任。”
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发起的“Great Makeover Project”(GMO)大改造项目,希望鼓励大众参与重新构想社区空间,以支持可持续生活。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节目与服务处长冉妮达(Raneetha Rajaratnam)透露,第一届活动是在2022年以蔡厝港市镇为焦点进行改造计划,而2023年初则配合榜鹅区域图书馆近期开放,将聚光灯放在榜鹅新镇上。
“城市绿化”“可持续生活”及“绿色经济”,是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注自然与环境发展的人们所热切搜索的关键词。针对环保的相关讨论虽不限年龄,但热血青年往往是最敢于发声的一群。
本届活动在2023年初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展开招募,成功录取的24名参与者,在构思项目和工作坊等活动中获得主办方与作为活动协调单位的社会企业Secondsguru从旁提供指导,以及业界专家的建议,也有机会向公众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展示项目点子。冉妮达说:“我们希望这些想法能够促进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他也说:“无论是学府或私人企业所举办的‘家庭日’活动都可善加利用。通过动员一家大小一同参与绿化活动,或许比单一针对特定年龄层所达到的效果更好。”
《@世代》采访了三名近期参与“榜鹅大改造”(“The Great Makeover Project: Punggol Edition”,简称GMO)项目的青年,了解他们参与构想改造社区空间的收获与反思,同时透过年轻人视角,认识他们对维护自然环境的永续发展、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与巩固国人环保意识的独到见解。
推动绿化项目 人们态度很重要
邱媺惠(23岁,科技业售前技术专员)则感叹人们很多时候不把环保议题视为首要关切的事项,而是有空才为之。这类态度迫使许多绿化项目无法获得广泛回响。她说:“参与推动公共空间的绿色发展企划,最艰难的部分不在于建构硬体设施,如打造社区花园的概念其实不算困难,但挑战是在于如何让人们长远投入与参与相关的维护工作。”她强调,如何将环保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然行为与常态是国人还须努力的方面,而在打造绿化社区空间时须以人为本,营造让人们想长时间齐聚的场所。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发起“Great Makeover Project”大改造项目,鼓励大众参与重新构想社区空间,以支持可持续生活。三名参与“榜鹅大改造”的年轻人,对维护自然环境的永续发展,改造社区空间,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国人环保意识有独到见解。
在教育方面,萧秀娗提到校内举办的活动能提供平台让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环保相关议题,但父母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须以身作则,让年轻一代从小建立良好习惯,如垃圾分类与处理厨余。与此同时,官方机构也能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让青年在个人社交媒体之外,提供更多管道提出看法与落实建议。
给予身体力行的实践管道
父母也应以身作则
第二届GMO项目参与者所呈现的点子以创意海报的方式,现于巴西立公共图书馆展出,并将持续到6月底,再到宏茂桥公共图书馆(7月1日至22日)和芽笼东公共图书馆(7月1日至31日)展开巡回展览。有兴趣参与这类项目,可密切留意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网站了解最新消息。
萧秀娗(19岁,大学生)则提出,城市空间需要多些人性关怀(human touch),而她的小组所提出的企划融合五种人类基本感官元素,并希望同时满足人们的基本日常需求如饮食、购物、学习与休闲爱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