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伤疤有爱情的伤害,朋友的背叛,亲人离世后的孤独,或是因逃避产生轻生的念头。每当夜晚来临,蔡湘湘拿起画笔创作,每幅插画下面配一两句直抒胸臆的文字。“那种感觉就像是最单纯地卸下一切防备,去面对内心最真实的伤痛。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治愈、疗伤。”
以“伤痕”为主题,本地插画家蔡湘湘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关注心理健康议题。她呼吁大家放下防备之心,别再隐藏自己的情绪,逃避内心的软弱与恐惧,而是直面自己最真实的伤痛。
两年半的疫情为许多人的生活注入了思考与改变,35岁的蔡湘湘选择离开自己打拼了十多年的广告业,辞去艺术总监的职位,去完成心中一直想做的事——出一本插画书。
琢磨如何结合插画与陶艺
很多人以为,绘本是给小朋友看的书,但随着两年前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热播,让绘本成为一种治愈成年人的方式。趁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来临之际,透过本地插画家蔡湘湘的作品,贴近创作者视角,看她如何运用图文并茂的插画故事温暖人心,缝补心灵。
以“伤痕”为主题,蔡湘湘希望通过绘本关注心理健康议题,呼吁人们放下防备,正视情绪。“成年人的世界,心理问题的产生很多时候不一定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更多的是一点点堆积起的无力感。社会教会我们坚强,而在坚硬的外壳下,每个人悄悄把情绪藏起来,不敢面对内心的软弱与惧怕,拒绝承认最真实的想法。当这个世界高速运转时,人要不断学习进步跟上世界的步伐,然而在嘈杂匆忙中,很多情绪来不及消化处理,堆积久了,终将爆发。”
为了留给读者更多自由空间想象,画中人物没有面部表情,让看者自己去诠释,更有带入感。画的底色多以冷色调为主,像是冰冷的现实,但总能透过一丝鼓励表达关爱,像是一束光照进现实,温暖中带给人力量。在数码作品霸屏的年代,蔡湘湘依旧坚持纸笔创作,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保留初心,让读者感受到透过纸背的温度,一下拉近了读者与绘画者的距离,犹如在耳畔喃喃细语。
她先是在Instagram开设账号(@meadow.rabbit)分享作品,后集结成绘本,取名“Lily of the Valley”(《山谷中的百合》)。绘本女主角Lily有一种神奇魔法,可以透视人心,看到人们心中的伤痛和脆弱。直到遇到男主角Liam,这是她唯一无法看透的人,酝酿了一段爱情故事,两人在互相取暖中疗伤。
她常收到网友留言,看到插画和直戳内心的文字,有种莫名的感动,好像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个人懂我。也有人因压力大而恐慌发作(panic attack),当下看到插画,一次过从头读到尾,渐渐平静下来。“理解和倾听是我们缺乏的,更多时候大家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别人上课。其实真正的爱来自平等和接纳,不需要太多大道理,一个会意,一幅画让对方觉得有人懂我就够了。”
吁放下防备正视情绪
纸笔创作保留温度
蔡湘湘的绘本故事,场景设置在苏格拉和爱尔兰,也是她心中的向往,“因为没有很现代化、城市化,可以放慢脚步过生活,也符合娓娓道来的慢节奏,让人可以静下心来读。”男女主人公在图书馆邂逅的桥段,也是有意为之,作为书虫,蔡湘湘觉得自己很多对于人性、情感的洞察和思考都来自聆听和阅读。通过阅读去感知、共情,其中台湾插画家几米对她影响深刻。绘本中白色背景的作品代表女性视角的观察,而黄色背景来自男性视角,敏锐捕捉两性观点,打破了绘本独一叙事的风格。
插画之外,蔡湘湘最近也开始学习陶艺。她喜欢陶土原始自然的状态,很难预想出成品的样子,每一件都与众不同。陶土在手也仿佛是对日常接触电脑过多的代偿,可以触摸到来自土地的真实质感。做陶时也只有心平气和时才能做,要以一种全神贯注,近乎忘我的状态,让自己沉浸在一段过程中。她一边做一边琢磨,如何把插画跟陶艺结合,“如果可以把插画印在陶艺上,也是很不错嘛,毕竟两种介质都有让人沉静凝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