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媒发声是应对方法

以BA事件为例,当情况已发展到员工获得公共舆论支持,可能有转机。不过在这之前,员工不一定清楚如何应对职场剥削,或是找到管道向公司追责。工作资历浅的人也未必知道正当的工作环境应如何,职场新人往往容易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工作条件。

林佳莹:我想表达的是这类剥削是制度性问题,但很多公众讨论还停留在个人责任层面。

BooksActually事件(以下简称BA事件)反映了现实可能发生的职权骚扰(power harassment)——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骚扰和不公平待遇,是否有责任指出这些不恰当行为,保护自己?当工作环境中出现剥削情况,如果加害者代表强者,受害者是否必然就是弱者,无力抵抗剥削,唯有默默承受伤害?

网媒Rice Media在9月25日报道陆文良前妻蕾妮(音译,Renee Ting)与几名前女职员的访谈,暴露陆文良经常追求且骚扰女店员,甚至在婚后出轨,并拖欠员工薪资。

不过,在讨论剥削情况时,我认为个人强弱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如何保护个人权利,以及为何会允许这样的事件发生。

我听你说

尤其在艺术领域,个人和职业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在这行业十分重要。不仅如此,艺术工作往往缺乏资源,如许多艺术工作者因资金问题得做非正式或义务工作,而这类工作也没有明文规定专业职权关系和职责的架构。

社会新鲜人不清楚个人权益

林佳莹:如果强者弱者指的是面对不公平待遇的抵御能力,我认为很多取决于现实物质条件。

她说:“PUA的一大特征是软硬兼施,先是热情友好,不断赞美,在关系升温后突然变冷淡,还会否定对方能力,并在精神层面摧毁与控制对方,使对方产生依赖。”

这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未论及的层面?你有没有经历过职权骚扰?

针对职权骚扰,可用接受匿名举报的方式,保护员工权益。另外,通过引起社会关注,职场上的剥削也许会减少。只要是合理诉求或抗议,且有底气能得到大众支持,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声可作为一种应对方法。

林佳莹: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提供安全渠道让员工举报同事之间的不当行为,而拥有权力和资源的公司管理层应该负起责任维护员工福利。

成长过渡期的女性容易被类似手段精神控制,在亲密关系中也往往因对方身份而掉以轻心。所以郑可欣认为自我保护与反PUA相关的课题应被重视。

但是,有组员质疑弱者当自强的观点:“我曾经也认为强弱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后来觉得很多时候不是个人素质或个性问题,所处的环境、制度与权力结构也很重要。就像这起事件的年轻女性被利用,但我不认为是她们选择软弱,有些遭遇家暴或被赶出家门而使她们更容易成为受害者,她们也许是因客观环境所限而没有能力变得真正强大,错的应是剥削她们的人。”

本地英文独立书店BooksActually创办人陆文良被指骚扰女员工,引起城中热议,艺文界更是连声讨伐。

在BA事件中,一名女员工提到加害人对她的关系忽冷忽热,而这让郑可欣联想到“PUA”(Pick-up Artist,也称“搭讪艺术家”)。

林佳莹,22岁,非二元性别,目前居住于英国伦敦。杜伦大学毕业生,现为自由剧场工作者,兼职酒吧工作。

郑可欣:强者或弱者应考虑个别情况。BA事件中的多数员工年纪轻,有些刚入职,而成长经历较为波折,或许会对剥削者产生依赖关系,并且视之为“强者”,容易相信对方对自己能力的夸大。但是放到实际社会环境下,剥削者也许没那么多权力,而这些女性也未必就是“弱者”。

《@世代》编辑室闭门激烈讨论这起事件。有组员说:“无论男女遇强要更强,不能示弱。我派驻在外(东亚地区)工作五年,最大的洗脑就是要强,很多时候弱者被欺负、剥削,是因为他们不够强,甚至有人认为弱者无法自强,受罪便是自找的。这令人很沮丧,但森林生存规则不就是这样吗?”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划清个人与职场的界限,但工作条件应该清楚列明并要求人人遵守,如应什么时候工作,如何补偿劳动等。若有工会或相关机构设定标准并支持员工的诉求,被剥削者才有实际渠道可采取行动。

郑可欣:在工作场合,无论是多亲密的关系都要保持一定的专业素养,界限应明确划分。即便上司是自己的伴侣,也不该拖欠酬劳或影响工作效率。若是我的上司越过职权界限,我会选择离职。

认识“搭讪艺术家”

郑可欣:员工有责任指出不恰当行为,但如果是因为无法确保自身安全等原因而没有发声,也不应该遭道德绑架。若知情者不站出来说话,剥削情况便会继续,甚至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工作环境的权力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反应,如待在规模小的公司,要找到同事声援帮助或许更困难;任职行业的圈子小会担心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未来就业机会。无论什么情况,员工首先还是得照顾自己的安全利益。

以这起叫社会哗然的职场丑闻为契机,编辑部决定开设新栏目“我听你说”,邀请职场新人与在籍学生分享观点,希望引起不同年龄层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深入地思考现实课题。

新登场的“我听你说”栏目从英文书店BooksActually事件涉及的职权骚扰说起,讨论职场上“弱肉强食”现象,以及个人空间与职场之间的界限。当工作环境中出现骚扰与剥削情况,受害者是否必然是弱者?社会新鲜人如何维护个人权益?出现不公不义现象时,如何完善社会制度让正义伸张?我们要听你说。

公私界限应清楚

郑可欣,22岁,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高中毕业时曾在学生报实习,未来想朝教育领域发展。

想参与讨论的读者可电邮《@世代》编辑部(zbatgen@sph.com.sg),题目注明:职权骚扰。也欢迎读者提供其他关注课题,编辑部跟进采访。

社会制度如何保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