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访时说:“其实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生成式AI技术推出后,我想尝试用AI创作出自己无法完成的作品。AI绘画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绘画速度非常快,能够创造出有丰富细节的图像,而且还能融入不同画家的风格。”
生成式AI可以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通过各种机器学习方法从大数据中学习。用户只要用文字给出指示,AI就可以照做,生成各种全新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由美国科技公司OpenAI研发,风靡全球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就是一种生成式AI。
高国堂同意企业应该采用“以人为本”的方式,用AI来增强员工能力。他以招聘公司为例:“招聘人员过去通常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筛选工作申请者履历。我们现在可以用AI帮助筛选出前20名申请者,把时间缩短九成。招聘人员因此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更好的面试,更深入了解每名申请者。或者招聘人员可以花更多时间向雇主了解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样的人才,这将有助于找到更合适的员工。通过使用AI,招聘人员有更多时间跟其他人交流,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
什么是生成式AI?
除了提升操作AI等“硬实力”,高国堂建议员工也学习一些“软技能”:“这些包括沟通技巧、协作能力、领导力、批判性思维等。网络时代有大量信息,你必须有能力辨别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明智决策。你也可能需要领导跨国工作团队,有效地与其他同事或外部伙伴合作等。”
据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的调查,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领英上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在全球增加了70%。新加坡是亚太区人工智能人才增长最快的市场,超越印度和日本。2022年,新加坡的AI人才招聘增长率甚至超过整体招聘增长率约14%。领英表示,新加坡积极推动数码经济,加上许多跨国企业在本地设立亚太总部,所以人工智能的采纳率比较高。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职场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不少职场人对这一变革抱有矛盾情绪。职场中受AI冲击最大的群体有哪些?雇主和员工如何应对被AI重新分配的工作?一些调查和研究发现的结果可能出人意料。受访专家不约而同提出,企业应“以人为本”,用AI来增强员工能力。
沙哈拉说新加坡有一个主导性论述——采用科技会自然导致更好结果。“多数本地企业都想用科技扩展业务和达到成本效益。其实业者是有其他选择的,以人为本的模式同样可以赚钱,我们的挑战是要在社会上推广这个理念。为员工的工作创造价值需要创新和承担风险,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鼓励企业这样做。”
把AI内容当成自己作品
以人为本可更好利用AI
对于企业用AI来增强员工能力,陈永和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公司不应该借AI增强员工能力来剥削他们。公司不应该说现在有AI帮忙,员工要更努力,同时做几个人的工,增加员工的工作负担。我认为雇主的目标应该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当员工身心健康,公司也会取得较好的业务成绩。”
过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取得了跨越式进展,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政府和企业围绕着生成式AI及其应用展开了各种讨论。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职场正在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工作本质被重新定义。
GWI调查公司数据记者克里斯比尔(Chris Beer)说,企业采购过程较慢,重视数据保护等,加上OpenAI和微软等AI供应商仍在完善其AI商务方案,因此不少员工很有可能等不及,早已在公司私下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
美国软件科技公司Salesforce委任YouGov研究公司于2023年7月至8月对1000多名本地办公室员工进行访问。调查报告显示,大约40%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48%的人使用被公司禁用的人工智能平台。要注意的是,76%的受访者把AI生成的内容当成自己的作品提交,而有大约一半的人多次这么做。
克里斯比尔对这项调查结果不感意外:“我们认为企业长期禁止员工使用AI工具将是无效的。善加利用AI的公司将能够超越那些不采用AI的公司,人工智能最终可能将成为职场的最新科技,就像当初的个人电脑或电邮一样。疫情前,大家普遍认为居家办公不够高效,但在封锁期间,许多人远程办公,而在很多情况下,生产力实际上有所提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处于类似状况,太多人已经看到了潜在的好处,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状态了。”
一般相信,AI可以把低技能员工从繁琐的例行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趣和复杂的工作,不过成人学习学院的调查却发现其实不然。IAL高级研究员谢颖说:“实际上,企业需要有意识地优化或扩大低技能员工的工作范围,并通过AI技术来增强他们的工作。目前AI只是强化管理层控制,低技能员工并没有获得太多好处。”
陈永和曾担任雷蛇(Razer)全球营销副总裁,联想(Lenovo)亚太区销售总监。2022年12月,联想关闭了旗下电玩笔记本拯救者(Lenovo Legion)的亚太销售部门,令他失业,却也让他有更多时间钻研AI绘画技术。
陈永和则坦言,老师现在很难检查学生到底是否有在作业中使用AI:“我其实鼓励学生们在作业中使用AI。不过我会让他们也做口头报告,并当场提出问题,这样就能测试他们是否真的有学到知识并了解如何运用,而不是盲目地抄袭AI内容。”
沙哈拉说:“我们不能仅仅交由市场来解决AI对员工的冲击,这需要整个社会来一起应对。我们主张企业应该以人为本,用AI来增强员工的能力和效率,而不是完全替代他们。这样能为工作增添新价值,把工作留在本地。追求成本效益的公司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遇到瓶颈,以人为本公司的收入反而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另外,由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和新跃社科大学的成人学习学院(Institute for Adult Learning,IAL)组成的团队经过四年的研究后发现,不具备管理职能的高薪专业人士是被AI冲击最大的群体,而不是人们一般以为的中低技能人士。IAL的研究访问了超过10个国家的500名代表,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科学家及政策执行者等;其中,本地受访者来自60家企业。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势不可挡,对于员工而言,适应这一变革势在必行,学习新技能已经成为保住饭碗的关键。
延伸阅读
高国堂认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本地员工应该抱有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他最后说:“其实可能不是人工智能打乱你的生活,反而是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对你生活造成影响。所以你要跑在别人前面,还是拒绝接触新科技呢?”
AI对职场中哪些群体冲击大?
领英亚太地区企业人才暨学习解决方案负责人高国堂说,AI对职场中的Z世代(25岁以下)影响较大:“这些年轻人刚踏入职场,多数人在初级职位,所做的工作较繁琐,重复性较高。这些工作多数可以被人工智能自动化处理。公司因此有必要帮Z世代员工提升技能,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虽然面对AI的挑战,但Z世代是数码原住民,熟悉科技,能很快学习新技术。我认为他们适应以后,可以承担更有意义、更喜欢的工作职责。”
陈永和2023年8月成为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讲师。在新工作中,他也积极使用AI创作文字和图像教材,或检查学生作业是否有错误文法等。此外他也在课堂外举办生成式AI工作坊,跟不同企业分享相关知识。星展银行2023年7月就邀请他为各部门的银行员工讲解如何在工作中运用AI。
第一次看到陈永和的画作时,简直难以相信这些作品是由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前企业高管所创造。然而,陈永和并非挥舞画笔,而只是输入文字,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帮助下,创造出一幅幅独特的画作。通过AI绘画,他打破了艺术常规,展示了人类创造力与科技融合的全新可能。
使用AI还须软技能
AI强势崛起,不少职场人对它所带来的变革充满矛盾情绪。GWI调查公司最近公布的报告指出,有66%的新加坡人对人工智能工具迅猛发展表示担忧,而约三成的受访者认为AI会威胁他们的工作。但与此同时,有三成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工具有助节省工作时间。
成人学习学院研究助理司长沙哈拉萨迪克(Sahara Sadik)形容AI的崛起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于多数企业利用AI追求成本效益,导致工作自动化、标准化和被重新分配。她说:“当工作流程自动化和标准化后,专业人士的决策参与将减少,主要由AI包办,不过管理层的控制却因此加强。这也意味着一些专业工作有可能被重新分配,外包到其他国家远程完成。这实际上导致专业工作失去自主决策权,变得不那么有价值,有碍工资提升。”沙哈拉透露,新加坡中等收入群体占总劳动人口的35%,里面有不少专业人士,如果AI取代他们的工作,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流动性,大大影响社会稳定。
陈永和建议大家不妨先尝试使用AI:“我在教导AI工作坊时,总是鼓励学员先尝试不同AI工具。看看你可以用它做什么?如何将它应用到工作中?一旦你尝试过,就会看到AI的实用性,对它也会更加熟悉。我建议越早开始越好,因为你会早点看到AI带来的好处和风险,然后有更多时间思考该如何应对,如何规划未来的事业发展。”
陈永和以另一个角度看待AI对职场的冲击。他说:“AI减少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家有了更多空闲时间。想赚更多钱的人可以同时做另一份工作;人们也可以选择休息或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恢复工作与生活平衡;或者他们可以选择学习新技能,转行寻找更有意义的新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