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冯秋石认为单人家庭会严重冲击资源的可续发展:“例如以前两个人住在一起,共用一个电冰箱,一台电视机,一辆车等。现在两个人分开住,需要两个电冰箱,两辆车,两台电视机等,对于资源和能源消耗及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福音。”
国大社会学和人类学系副教授冯秋石解释,单人家庭现象其实早从100多年前的工业时代就开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趋势,只不过在近几十年更加明显。“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教育开始普及化。人们更重视教育,不想生育很多孩子,生育率就开始下降,家庭规模随之缩小。女性接受教育,有自主权和能力后,也导致结婚率和生育率下跌。此外,个人主义盛行,许多孩子都不想跟父母居住。这一系列复杂因素导致单人家庭大增,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魏明辉(33岁)对《大胆措施》的调查结果不感意外。他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加入陆路交通管理局。由于热爱弹吉他,他辞职改行当自由吉他老师。为了专心拼事业,他放弃寻找对象,至今过着单身汉生活。“新加坡生活费很高,大家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素质,所以都努力工作赚钱,而不愿意花时间找对象结婚。”
贝恩咨询公司合伙人陈伟文说:“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单身者爱养宠物。在疫情之后,宠物饲养和相关产业如饲料、宠物护理等有增长趋势。”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的资料,新加坡过去五年养宠物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增长约3%,专家估计这股增长趋势的动力不少来自单身者。
单人经济的另一个增长亮点是旅游业。线上旅游服务平台Klook在2019年发布“单独旅行趋势”调查报告,指出无论国籍、性别或年龄,全球多数旅客对独自旅行抱有极大兴趣。调查访问了全球16个市场2万多人,71%的新加坡受访者表示曾有独自旅行的经验或正考虑单独出游。
陈伟文认为,虽然年长单身人士、年轻专业人士和年轻城市移民的消费需求和收入不同,不过这三组单身群体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愿意“即时”消费。“年长者已经有经济能力,所以可以马上花钱。年轻专业人士则选择延后储蓄及时行乐。有趣的是年轻城市移民工这块,他们虽然收入不高,不过可能一周工作六天,休闲时间很短,所以一有空就会消费。我觉得各品牌商应该抓紧机会推出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来迎合这些单身者。”
温月滢说Klook已开始经营单独旅行市场:“我们积极宣传单独旅游经验,并通过专门平台和服务让单独旅行者可以互相交流。单独旅行趋势是旅游业一个非常有趣的转变。虽然各旅游业者已开始应对这个变化,仍应该继续观察和响应单独旅行者的新需求。”
数量多的单身人群有独特的消费需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单人经济”。魏明辉和吴如慧等单身人士正重新定义购物、社交和生活方式,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新消费者群体。《大胆举措》指出,一人住、一人吃、一人游等“一个人生活场景”未来将带动几个领域的发展,例如家电变得更迷你,各类食品包装变小,独居房产需求增加等。在日本,专为单身人士量身定做的产品与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单人烧肉店“Yakiniku Like”(本地在2020年引入)、一人一座的拉面店、单人卡拉OK,甚至还出现“独身婚礼”等。
单身人群有独特消费需求
魏明辉经常在外独自用餐,他说:“我很少下厨做菜,要约人一起用餐又很麻烦。由于教吉他没有固定工作时间,所以我多数时候是趁工作之余,独自找一个方便地方快快解决。”
吴如慧饲养了一只12岁的约克夏狗Yoda。她抱着爱犬说:“我身边的多数单身朋友都养宠物。可能是因为我们单身,这些宠物可以陪伴我们,成为我们的情感支柱。我们都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她透露每个月平均需要花三百元来养“狗儿子”,“如果它生病的话,花费甚至可能达上千元!”
目前是一名网络杂志主编的她自17年前离婚以后,便开始独居生活。“我周围有不少单身女性朋友,都是大概我的年龄层。”她说离婚后曾交往过几个男友,不过都无疾而终。“我已经很习惯独自生活了,如果跟一个人交往会很不适应。原本只要顾自己就好,变成还要多照顾一个人,没给我的生活增添很多价值。一个人生活还是比较自由自在,我很开心!”
调查显示,单人家庭目前占东南亚总家庭数量的12%。在年长单身人士、年轻专业人士和年轻城市移民工的推动下,单人家庭预计2030年前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4%,是增长最快的家庭类型。报告也预测,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的单人家庭数量到2030年将增加20%。
研究报告指出,鉴于男性有着“赚钱养家”的传统身份,他们的社交网络较小,社会互动也比女性少。此外,年长男性退休后,社交圈也可能进一步缩小,加剧他们与社会脱节。冯秋石说:“我们应该较重视独居老人的健康。独居老人可能跟社会脱节,产生抑郁症,最糟的情况下甚至在家里孤独死亡。所以我们需要社区机构去多关怀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
“单人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麦卡锡于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当时他将单人经济的群体锁定为女性,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现在,随着单身人口与日俱增,这一群体早已不再局限于单身女性。
冯秋石2023年7月公布一项研究指出,单身独居年长男性与社会脱节的风险是单身独居年长女性的两倍。这项研究是冯秋石与杜克国大医学院医疗卫生保健系统与服务研究教授许恩佩医生联合进行的。
最近公布的几项调查发现,全球单人家庭数量呈增加趋势,由此带来消费、社交、旅游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催生“单人经济”的崛起,未来也将带来新商机。两位主动选择独居的受访者对单身生活甘之如饴,专家分析,单人家庭大增,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陈伟文却持不同观点:“我不认为仅仅更多单人家庭出现,就会消耗更多资源。可持续性是人们关注的课题,高教育及高收入群体尤其在意。企业和个人在消费方面会注意到这一点,自然会想出其他方式来应对。”
“单身是一种幸福!”吴如慧(46岁)受访时高声又自信地说。
国际咨询公司贝恩(Bain & Company)、脸书母公司Meta和DSG Consumer Partners上个月初共同发布“年度SYNC东南亚市场调查报告”。这项报告名为《大胆举措:引领东南亚下一波消费增长》(简称《大胆举措》),一共有9000人参与调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跨越婴儿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及Z世代等老中青年龄层。
单独旅行成旅游新趋势
吴如慧是全球快速增长的单人家庭的其中一员。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调查预测,全球单人家庭数量从2018年至2030年将增加三成左右,而大家庭较多的亚洲到2040年将有五分之一人口成为单身者。单身者指的是未婚、离婚、丧偶等人士。
单人经济简介
Klook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营销总监温月滢说:“单独旅行者通常渴望独立,寻求较沉浸和真实的体验。他们倾向于文化探索、冒险、自我反思或个人成长等活动。他们注重灵活性,喜欢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活动,较能探索不太常见的地方,与周围环境有更深入的接触。”
英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发布的《针对单身消费者的营销》指出,单身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领域是电影或电视剧、旅行和运动健身。单身男性对运动健身、科技产品、音乐更感兴趣;而单身女性则对护肤、时尚潮流及烹饪比较感兴趣。
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全球,也为品牌营销带来契机。陈伟文说:“品牌商在东南亚面临的其中一项挑战是语言和方言繁多,一个消费者有时甚至会使用多种语言。为一个人定制和开发创意广告非常昂贵,但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品牌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通过运用AI和社交媒体平台,品牌商能更便宜、更快地针对单身者输送客制化内容,并更容易扩大营销规模。”
政府干预也有助把挑战转为机遇。冯秋石说:“单身化、老龄化、少子化等这些人口趋势并不是新加坡独有的,是全球趋势。经济和人口转型意味着政府和市场一定会推出各种政策和技术创新。比如说汽车以前是一家人开,现在就一人开,怎么让小汽车更加节能环保,这能给市场提供新机遇。哪一个政府政策更有效,可以创造更强优势,就能占领市场高地,从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单人经济的隐患与机遇
全球单人家庭大增虽然会带来新商机,但也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冯秋石认为全球生育率下降及单人家庭增加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尽管如此,他说政府还是必须出手干预:“政府要减缓社会变迁的速度,降低在迅速变迁过程中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保护弱势群体。比如说单身独居老人大增,如果政府不干预的话,这些老人或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