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新加坡交响乐团和新加坡华乐团两大国家乐团都在今年宣布高层变动,尤其是音乐总监的动向。汉斯·格拉夫(Hans Graf)今年7月出任新加坡交响乐团继朱晖、水蓝后的第三任音乐总监;叶聪则将在2023年1月卸任已担任20年的音乐总监,并受委任为荣誉指挥。
工业仓库的挑高天花板与宽敞的空间,大大释放了美术馆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创意,令人好奇美术馆在勿拉士峇沙路及奎因街两座历史建筑未来的命运。美术馆发言人说,主馆已关闭,等待重新发展,未有具体详情。
历史悠久的艺廊聚集地东陵购物中心随着集售成功,明年5月将继乌节坊、百利宫之后,从城市版图消失。此消彼长,百胜楼作为传统字画与现代艺术艺廊聚集地茁壮成长。
国际拍卖行愈发重视财力增长的东南亚收藏家族群,东南亚艺术家也因屡创拍卖新纪录而受瞩目。相隔15年后,苏富比拍卖行8月在新加坡再办现当代艺术拍卖会。佳士得拍卖行虽没回到新加坡拍卖,但今年秋拍在新加坡的预展规模前所未有。邦瀚斯(Bonhams)拍卖行香港秋拍也在本地办预展。
奥地利指挥家格拉夫2020年7月出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因疫情耽搁直到2021年1月才与本地观众在音乐厅相见;也是因为疫情阻挠,本地观众至今在台上见到格拉夫的机会并不太多。但他本人曾在采访中透露在其任内的诸多主题系列节目的构思,让人对来临乐季充满期待。
总结2022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SAM at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在今年初开馆,为我国视觉艺术发展注入一支强力针,激发出更多新颖、有活力的当代艺术展,也吸引几个艺术租户入驻。随着外国画廊,比如在日本、香港、台湾有据点的白石画廊(Whitestone Gallery)于2023年初加入,新加坡版“798工业厂房艺术区”逐渐成形中。
这证明,取材于真实历史人物的政治剧目,若尊重事实,拿捏得当,处理合宜,依然能冲破政治视角,讲述以人为本的剧场故事,政治也不必然增加敏感度,或成为争议点。
华乐团也宣布新艺术领导层,驻团指挥郭勇德将升任首席指挥,与八位声部首席组成的艺术咨询团共同策划乐季、推荐并邀请客卿演奏家与指挥家。华乐团董事陈子乐指出,让团里的音乐家更多参与乐团的艺术规划,会为乐团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本地艺术家则受到政府的直接资助,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继续创作。疫情期间,政府通过艺术文化坚韧配套为艺文领域注入7500万元,以数码展演津贴、自雇人士津贴、艺术领域能力发展计划等形式发放。艺理会透露,超过240个团体在此配套下受惠,超过2300个项目获得支持。
国际大型舞蹈演出回归
陈慧洳也澄清,没有计划在2023年升级或翻新滨海艺术中心剧院,该场地可用于滨海呈献的节目和外租,仅在定期维护时关闭。
两部作品都在史实基础上,加入剧场人的艺术构想和诠释。《柯玉芝》导演、肥料厂首席艺术总监吴文德在受访时曾说:“创作一部关于柯女士的作品并不容易,如所有与艺术、娱乐相关活动一样,我们必须向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申请许可。鉴于这部剧剧情与一个具历史意义的人物相关,我们为此做好心理准备——进行了自我审查,并提前获得批准。因此我们不必对剧本做太多更改。我很高兴地说,这个过程并没有对创作自由产生负面影响。事实上,我们真正的挑战在于传达柯女士的才情,让历史在现代舞台上栩栩如生。”
停办两年的平价艺博会(Affordable Art Fair)在11月中旬复办,吸引超过1万5000人次访客购买2000件总值450万元艺术品。这比疫情前的2019年表现更出色——当时访客1万3000人次,售出1200件总额340万元。自2010年来新举办,它是本地最大众化(艺术品价格1万5000元以下)的艺博会,也一直是本地艺术工作者“出道”以及画廊销售的重要平台。
政府也决心在艺术教育上投入更多资源。由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艺术学院联办,即将在2024年开课的新加坡艺术大学将以私立大学的模式经营,并获得政府资助。新艺大将提供美术、设计、表演艺术等课程,为打造创意经济体、以艺术凝聚社会的艺术蓝图2.0提供人才与研究资源。
水滨剧院受到表演艺术界的欢迎,演出主办者纷纷预定明年档期。据知,目前该剧院在2023年的预订率约已达90%。在演出标准上,水滨剧院节目策划与滨海艺术中心所有其他场馆相同。陈慧洳说:“我们根据艺术价值、制作质量和适用度评估节目,以符合滨海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定位。”
这几年官办艺术展主要导向是走出美术馆四堵墙,在日常空间呈现艺术体验。今年由艺理会主催的,不管是第七届新加坡双年展(在全岛13个地点举行,包括圣约翰岛),第11届新加坡艺术周,还是公园里的公共艺术,都强化这个趋向。
东南亚规模最大艺博会
今年令本地表演艺术界欢欣鼓舞的,还有新加坡增添新剧场。
从策展而言,国家美术馆展览探索绘画(“蔡名智:映真”)以外,之前忽视的艺术媒介——正在举行的“无常之永恒:再思新加坡雕塑”是姗姗来迟的官办大型雕塑展,为国家雕塑馆藏做了重要“补白”;开展不久的“历久弥新:东南亚摄影艺术展”也是首次审视西方摄影技术来到东南亚后的演变,试图开展有别于欧美摄影展主流论述的视角。既然国家美术馆以东南亚艺术为定位,那么,在全球化后殖民地语境中,我们应该持续地、批判性地审视殖民地与本土的人文遗产,自信并大胆地挖掘本区域视觉艺术领域的特殊语言与审美视角。2023年美术馆展览菜单包括:东南亚早期录像装置展览。
经历疫情反复的两年后,国家艺术理事会2022年1月提出在滨海艺术中心、维多利亚音乐厅、新加坡大会堂等六个场地有条件豁免表演者人数限制,观众席也能坐满的试行计划,这是本地表演艺术舞台恢复疫前常态化迈出的第一步。
随着边境放宽,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访客量逐步恢复,今年至今的访客量超过81万人次,加线上访客达119万多人次。官网访客量有178万多人次,社交媒体受众总数21万多个。
由本地男中音吴翰卫创办的“Lirica Arts”今年3月制作的意大利歌剧《幸福的谎言》(L'Ingano Felice)以极简又极美的舞台布景惊艳四座。这部包含一女四男的意大利故事让导演汤新新一下子抓到了设计灵感——五个人物设定几乎完美嵌入中国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舞台最终以京剧行头、彩色光影投射出中式园林的视觉呈现,演绎了一段传统意式的爱情复仇,令人心醉。
各类津贴除了直接支持艺术家的生计,推动创作艺术作品外,也促进艺术家与时俱进朝数码转型。尤其是能力发展计划推动跨领域技能学习,如音乐家学习舞台形体表演等,让艺术家为后疫情时代蓄力。
政治是戏剧舞台上热门题材之一,本地剧场界历来不乏探讨政治议题的戏剧作品。今年本地舞台有一个意外的巧合——有两部作品出现建国总理李光耀夫人柯玉芝一角,一部是Toy肥料厂的《柯玉芝》,另一部是新加坡专业剧场(SRT)与制作公司Aiwei共同打造的《光耀建国路》(The LKY Musical),前者是陈芮珊担纲主演的“独白”(monologue)英语剧,后者是陈洁仪在众多男演员中(包括彭耀顺饰演的男主角“李光耀”)担任唯一女角的大型音乐剧。
本地歌剧界近年表现活跃,许多留学归来的歌唱家根据本地的艺术资源与土壤,改编呈献经典歌剧,绕开传统歌剧制作“挥金如土”的做派,走出一条小而精的路线。
国际大咖纷至 演出一票难求
大型艺展令人触动
舞蹈节一向是以国际舞作启发本地观众的平台之一,但舞蹈节今年划下句点。不过,国际舞蹈并不会从滨海舞台上消失,中型的水滨剧院为也展示更多样的作品提供了条件。脱胎于舞蹈节的“舞蹈焦点”(da:ns focus,暂译),2023年会带来中国的陶身体剧场、加拿大女编舞家克里斯朵·派特(Crystal Pite)、英国坎多克舞蹈团(Candoco Dance Company)的作品。
美术馆新辟场地 释放艺术家创意
相比之下,叶聪与新加坡华乐团携手走过20年,把一支新生乐团培养成独树一帜的名牌乐团,尤其是在打磨华乐团音色和鼓励本土作品创作上下功夫,其成绩和影响有目共睹。今年11月,新加坡华乐团举办“叶聪20”音乐会,并发布新书记录他与乐团的点滴回忆。
今年艺坛喜见的现象是有更多艺术家空间对外开放,体现了真正的百花齐放。第二代画家许锡勇的艺术馆位于宏茂桥5道的工业大厦,由企业家、藏家许九弟建设,全面展示许锡勇1950年代至今的艺术发展历程,不时更新展品,也办其他艺术家展览。位于乌美工业区的“林子平艺术之家”9月底对外开放,轮流展示艺术家作品。雕塑家杨子强位于兀兰工业区的雕塑2052空间,明年初配合“鞋盒雕塑双年展2023”对外开放,这是雕塑展览、收藏与交流的艺术空间。
两出柯玉芝相关剧目
陈素音说:“目前所有国际艺术家都重新计划巡回演出时间表,并表示将重点放在2023年的欧洲巡演上,并将能够从2024年重返亚洲。我们与艺术家的对话一直在进行。虽然许多作品因疫情被搁置,但我们已开始策划再次举办国际展演。”
新加坡先驱画家张荔英的油画两年来屡创画家新拍卖纪录,最高价为佳士得香港秋拍的静物画《红毛丹、山竹和黄梨》,约227万2460元。刘抗综合媒材《绑腰带》在佳士得香港春拍创下57万2300元新纪录,陈宗瑞水墨画《南洋情景》创下3万8900元,范昌乾水墨画《红梅绿石》刷出4万7960元新纪录。
歌剧活跃小而精
冠病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松绑,为表演艺术界注入一剂强心针,尤其是国际旅游限制解除,本地艺术爱好者又有机会观赏海外名家名团演出,不仅是音乐大咖,海外舞蹈巨匠和团体也重现本地舞迷视线中,观众终于不必仅仅追看线上国际演出。
滨海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场地业务与策划总监陈慧洳对《联合早报》说:“从10月到12月,我们以三种不同舞台配置,在水滨剧院呈献了37场表演。”包括滨海艺术中心20周年节庆“In New Light”、Baybeats音乐节等系列演出。在开幕前,该剧院已经带来三个仅限受邀嘉宾的试行演出,以及一场答谢捐献者和支持者的音乐会。
滨海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舞蹈节目策划及国际发展主管陈素音说:“前来大剧院观看近期作品的观众告诉我们,他们有多想念如此规模的知名艺术家掌舵的作品,以及他们对体验以大胆巨型布景和更多表演者为特色的作品,是多么欢欣鼓舞。”她也指出,带进此类演出亦有难点。“旅游物流现在更加复杂。比如,由于全球货运波动,延误随时可能发生,对于《横向定位》,我们曾担心布景无法准时到达。”
艺术文化坚韧配套播种未来
随着新加坡迈向与冠病共存,生活逐渐恢复常态,艺术不再是非必要行业,更是抚慰心灵,丰富精神生活,激励人心的必要途径。疫情以来,为了支援艺术领域,政府推出累计7500万元的艺术文化坚韧配套,也资助2024年开课的新加坡艺术大学。多功能新电信水滨剧院的正式启用,弥补了本地中型剧场的缺失;边境开放后,除了音乐大咖,海外舞蹈巨匠、国际大型艺术展也重归本地;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的开馆,则为我国视觉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多艺术家空间对外开放,体现本地艺坛真正的百花齐放,重现生机。
更多艺术家开放空间
由本地乐评人蔡兴贤创办于疫情之初的演艺经纪公司Altenburg Arts也是这股疫后暖流中的重要力量。除了曹秀美,Altenburg Arts今年更力邀“钢琴女祭司”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重返狮城,在滨海艺术中心与朋友连演三晚,一票难求,可谓本地乐坛盛宴。
艺术界对因疫情四度延期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ART SG)翘首以待,它将在2023年初于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登场。由瑞银集团呈献,The Art Assembly主办,首届展会已有30个国家地区150多家画廊参加,包括未曾来新参展的西方五大顶尖画廊,规模为东南亚最大。新加坡能否以此洗刷办了八届的“艺术登陆新加坡”惨淡收场的耻辱,能否增强东南亚艺术交易枢纽的地位?新加坡艺术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机遇?
滨海艺术中心兴建的新电信水滨剧院(Singtel Waterfront Theatre),10月正式开幕,并投入使用。新电信水滨剧院可容纳多达700名观众,并根据不同需求,改成可坐400至600人的舞台形式,包括:传统镜框式舞台、四面舞台及全平地式等表演空间等;适合举办戏剧、舞蹈、音乐剧、歌剧、电影放映、现场音乐会、研讨会等活动,满足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多种空间要求。这个多形式、多功能的中型剧院,极大改善本地此类演出场地不足的现况。
与此同时,国际航旅与隔离限制也逐步取消,让与本地有约但被疫情耽搁的国际大咖音乐家得以前来“赴约”。单是4月,小提琴家陈锐、钢琴家布尼亚季什维利(Khatia Buniatishvili)、女高音曹秀美(Sumi Jo)等“顶流”音乐家陆续到访滨海艺术中心,场场爆满。拥有超过1600座位,富丽堂皇的音乐厅在熙熙攘攘的攒动下竟显得如火柴盒般拥堵紧凑,布尼亚季什维利和曹秀美更是以三首返场加演回馈本地观众的热情。
《幸福的谎言》由本地指挥连汶华组织的旅行者小交响乐团(Wayfarer Sinfonietta)演奏,这支2021年成立的乐团活跃于本地歌剧界,与本地多个歌剧团体合作,比如10月由“歌剧人”(The Opera People)呈献的英国歌剧《卢克丽霞的受辱》等,也为本地小规模的歌剧制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两国家乐团换艺术总监
蔡兴贤曾任新加坡国际钢琴节艺术总监,因此今年本地舞台,尤其是维多利亚音乐厅里常见来自世界各地青年钢琴家的身影,他们大多在近期的国际顶尖赛事上崭露头角。Altenburg Arts的邀请不仅帮他们开展职业生涯,更让新加坡成为这未来一代钢琴家的共同记忆。
外国大型艺术展也恢复来新举行。国家美术馆受欢迎的展览包括“永在: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览,是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西农集团澳大利亚艺术藏品。该展纵观又深刻地展现了从1890年至今,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树皮绘画、雕塑、录像装置和当代艺术,不少有别于西方思路与视野的创作令人触动。
多功能水滨剧院 补中型剧场空白
美术馆受询时向本报透露,开馆至今已有超过20万人次的访客量。最受欢迎为新馆开幕双展。本地实验乐团The Observatory的跨媒介展“拒绝”,别开生面地以音乐、影像与生物学来呈现蘑菇神奇的生长过程,只要它们活下去的欲望越强,灯光越闪动,琴弦会动,麦克风发声。泰国艺术家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多媒体装置展“能量升至宇宙的机器”的半机械人与访客共同观展,处于超现实情境中。还有探讨港口货物、信息和劳动力流动的多站点展览“孤独的矢量”群展也受欢迎,“长物—纸”展览则受家庭欢迎。
希腊视觉大师迪米特里·帕派约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的《横向定位》、英国编舞家韦恩·麦格雷戈(Wayne McGregor)主催的《幻之森》、乌克兰联合芭蕾舞团(The United Ukrainian Ballet)的《天鹅湖》,纷纷登上本地舞台。其中,《横向定位》是疫情以来滨海艺术中心呈献的第一部国际大型制作。此外,最后一次举办的“舞蹈节”,也带来不少国际舞作。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大多自雇人士津贴与展演津贴以一场演出(或制作一部视频)为申请项目主体,有些演出会延伸出更长远的影响。比如由本地低音提琴手徐君宏组织自闭症儿童成立的“Joy Ensemble”,不仅帮助热爱音乐的自闭症儿童圆舞台梦,他更设想把乐团注册成社会企业,用半天的时间接园艺,种植,打包等工作,剩下半天排练玩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