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宇分享,自费出版的乐趣,在于能随心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也呈现文字的本来面目。
此外,郭诗玲绘编的《野生的心:郭诗玲水墨画集》(2018年)以及《拉长的影子:新加坡与外国作家写作理由32札》(2021年)也是自费出版。八年间自费出版九本书,年轻的郭诗玲可谓本地自费出版“老手”。除了印刷,郭诗玲一人包揽所有出版程序。
此外,自己设计排版等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李国梁说,编制排版要用到Adobe InDesign、Microsoft Publishing等软件,封面设计可在canva.com上完成。一些想出书的人如果对这些软件不熟悉,往往会放弃。
本地文史工作者李国梁记述,他在2016年曾经以个人身份向艺理会申请出版津贴,但“过程繁杂,遴选过程不透明,到头来不明白被拒绝的表面理由”。他补充,津贴的数额也不多,自己还必须支付一半的费用。据艺理会网站的说明,用来补贴出版经费的展演及参与津贴,最多是出版预算的50%。
李国梁说,自费出版最享受的是制作过程,可以顺自己的心意去做,享受类似抚养孩子从怀抱中长大成人的过程。他计划拨出时间做“心愿工程”,帮助更多想出书的年长者完成心愿。
他认为,自费出版没有发售行销的优势,但有自由自在的乐趣。以新加坡华文出版的状态而言,自费出版可以避开出版社的诸多包袱和限制,比如陈旧设计感;自己掌舵,能将书本设计成最满意的样子。
需要多少资金
这是许多自费出版的作者心知肚明的,但他们依然选择自掏腰包出书,因为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让一切付出都值得。
李国梁认为,如果自己负担得起,就不愿走申请津贴的长路。他在去年先后自费出版了“Breaking the waves”(《大眼鸡越洋人》英译本)和《告别1949》。
本地一些机构提供出版津贴,也有出版社愿意投资有潜力的作家,但这些安排都附带条件。对于崇尚自由,不愿受约束的作家来说,在精力与财力可以负担的情况下,自费出版是一个更为灵活的选择。
他强调,虽然玲子传媒提供作者自费出版的选项,但作为专业出版社,对出版有一定的要求,必须符合出版社的出版类别和文字、内容素质,出版社并非来者不拒。
至于作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出版流程,包括对封面设计、选纸等有决定权,三家出版社都指出,作者与出版社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协商空间。如果是自费出版,并愿意为自己想要的服务与选择买单,出版社通常会让作者定夺。
林得楠解释,疫情过后,印刷与纸张成本普遍大幅度上涨,涨幅超过30%。因此,疫情后的出版费增加也受其影响。
当然,如果由出版社承担部分工序,价格自然会高出不少。
高艺出版社联合创办人洪素梅说,迄今为止,高艺出版的所有书籍,全由作者自费。价格方面,印制1000本,约需要5500元至2万元。印刷数量、封面设计、纸张质量、色彩与装订等都会影响价格。
出版流程上的许多项目,自己亲力亲为自然是“免费”。但如果外包给专业人士或机构,这必将提高自费出版的成本。
出版书籍向来是个繁琐的工程。在欧美市场,文学代理人或作家经纪人(literary agents)在出版业链条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为作家牵线搭桥,与出版社谈判斡旋,作家只须专注创作。但由于市场悬殊,本地华文作家想出书,通常只能“代理自己”,有时也得自掏腰包。
自费出版就是要自掏腰包,“需要多少钱”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这个数额难以界定,完全因人而异,也“因书而异”,从几百到几万都有。
黄凯德说,他的书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皆是一手包办,必须自己设计封面,逐页排版,联系印刷厂询价,挑选质感最适宜的纸张等。印刷装帧后,再送几本到书店贩售,其余的书就得先囤在家里。
挑战与门槛
其实,无论是选择独立承担,还是寻求出版社协助,自费出版之路都不容易。本地华文书籍——尤其是文史哲类的市场微乎其微,如果仅从金钱的角度来看,自费出版是入不敷出的。
本地作家黄凯德2016年至2021年先后自费出版了《三四行》“dakota”《三四行2》三本书。他说,申请出版津贴旷日费时,需要筹备至少一年半载。他自费出版的这几本书,都有些即兴意味,等不了那么久,所以最直接便利与快捷简单的方法就是自费。
今年自费出版两本散文集《北国南洋》与《在雨中》的王虹宇说,申请政府津贴,须要研究条文,填写许多文件资料。提交申请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批准。自费出版不太受条框限制,作者有决策的自由。大到书本的方向和内容、个性与风格,小至篇章取舍、字体选择等等,都有比较大的自主空间。
黄凯德说,出版一本书的具体费用很难细分,封面设计、排版页数、书形开本、纸张优劣、印刷品质、装帧方法、出版数量,全部加起来可高可低。一般3000至5000元跑不掉。
水木作坊出版的书籍,基本上也都由作者自费。创办人辛羽举例,页数170至200,印数500本,采用80克乳白色高质量纸张,黑白印刷,线订加胶贴,价格约在3500至4000元。水木作坊的服务项目包括申请书号、编务协调、封面设计、内页排版、印刷装订(线订)、运输等。
一本书落在读者手中,须要经过繁琐的流程,例如选稿、编辑、排版、校对、封面与内页设计、印刷、装订、运输、发行等。虽然自费出版提供作者不少自由空间,但如果独自承担整个流程,绝非易事。
郭诗玲回忆,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时也只是当作人生纪念品,没想过会接着出版下去,后来刚好每年有累积一定的作品量,就随兴出版下去。
郭诗玲七部诗集里的所有作品,都是一笔一划写在纸上,扫描后再用排版软件编排,配上自己的封面设计,最后发给印刷厂印书。诗集出炉后,郭诗玲还会给订购的读者派送诗集——听起来就不简单。
除了印刷与纸张的成本,林得楠说,出版社出一本书,是由一组专业人员负责,包括美术编辑、执行编辑、文字编辑和管理与市场人员等,维持这组专业人员也是很高的成本。
收获的喜悦
除了上述可以“自己来”的项目,纸张与印刷的费用总是免不了的。这就涉及到用什么质量(价格)的纸,内页是黑白还是彩色,印刷多少本等,这些都会影响价格。新书出炉后,运输、库存、发行,宣传等也是一笔可大可小的支出。
本地华文作家想出书,在精力与财力可以负担的情况下,会选择自费出版,由选稿、编辑、排版、校对,到运输、发行等由作家一脚踢。虽然如此繁复,却更灵活,不受限制,有自主权。
黄凯德说,他喜欢“突然就出了一本书的感觉”。他透露,接下来可能会自费出版一本关于猫的诗集。
出版社怎么说
李国梁说,他找到收费合理的印刷商,如果印刷50本,费用总额低于500元。郭诗玲则说,费用在几百元,1000多元,几千元都有可能,“就像装修房子一样,看自己喜欢怎样呈现。”
据玲子传媒执行董事兼总编辑林得楠统计,2020年1月至今年8月,玲子传媒共出版93本书,其中20本由作者自费。他分享,由于成本与市场等因素,目前一般规格的出版费用介于1到2万元之间,一些高规格、大型及大数量的出版项目,费用可高达3至5万元。
自费的理由
当然,自费出版的作者可以找外援帮忙。王虹宇说,工作非常忙碌,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因此,她找朋友来帮忙校稿。
自2014年起,青年诗人郭诗玲自费出版七部诗集《我走在我之上》《穿着防弹衣的我们怎么拥抱》《当你灵感塞车》《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肉与肉的相遇》《致美好的灰色》及《说好不搅拌》,几乎每年一本。
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与平台五花八门,但对于不少写作人而言,将文字沉淀成一本纸质书捧在掌心,依然独具魅力。
国家艺术理事会的展演及参与津贴(Presen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Grant)可资助本地作品的部分出版经费。但郭诗玲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申请津贴须要按时呈交出版计划书和推广方案,她比较散漫,喜欢按自己的步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