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是摆美

全职创作二三十年的邢万和受访时说,在欧洲,独立、地下或另类艺术空间是不会跟政府拿赞助的,“你妈画廊”秉持同样理念,成立18年来办了超过百场展览,没向政府申请过赞助。画廊空间由年轻艺术家免费使用,艺术家售出作品,捐献给空间继续办展。邢万和说:“如果没钱就不做艺术了吗?我认为,即使没基金会的支持,也要做艺术。艺术家要独立自主,不依靠政府的赞助。”

住了二三十年的邻居对洪亚弟说:“我不会欣赏画画”,问他“作画能赚吃?画家不是死后才成名?”洪亚弟一笑置之,依旧一星期作画四五天,每天四五个小时,在住家展厅看画、修画。

现在吴伟才家里一个书橱也没有,他甚至丢弃了《背包走天涯》(笔名吴韦材)时期旅行写作时积累的3万多张胶卷底片幻灯片,不被昔日的自我绑住。

洪亚弟组屋客厅装修如画廊

邢万和的厨房也挂满了自己的作品。(陈渊庄摄)
画家洪亚弟在武吉班让组屋客厅挂上自己的画,看画修画。(王彦燕摄)

洪亚弟偶尔会用上世纪60年代的照片重构昔日新加坡河与牛车水风景,但他早已厌倦这些题材,可不少藏家还是问他有无旧作可卖,令他失望。

吴伟才将兀兰的组屋客厅布置成画廊展示新作,开放画室供人参观。(陈渊庄摄)

他笑说,“过去的洪亚弟阻碍了今天的洪亚弟”,明明这些年他新创作出高度提炼概括,用色有限、强烈,构图简约之美的系列,威尼斯水城、巴黎卢浮宫、希腊雅典、不丹寺庙、中国桂林、柬埔寨吴哥窟都以半具象或半抽象风格呈现,更具当代感,但大多数藏家认为那不是地道的洪亚弟风格。他们也看不到他高难度地用水墨画在不可洗不可改的棉布上。

邢万和黑白屋客厅18年来办展百场

下一场展览是Michael Cu Fua的个展“真正孤独的挑战”(7月2日至31日)。

吴伟才在上世纪70年代毕业自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美术专科,他坦言,如果毕业后从事绘画,生活会很困难——毕竟当时的国人不懂得美术,买得起画的人也很少,因此他专职旅行、写作。反观现在,国人出外旅行多了,见多识广,去过美术馆,有钱人较多,有更多人买画。吴伟才从2012年起重拾画笔,回到心头所爱,至今已画了200多幅作品,并从2015年起,淡出文字世界。

“你妈画廊”去年6月从Hindoo Road搬到现址(26A Rowell Road),观展只限拨电82250421预约。

住家,是珍贵的家庭情感空间,也可以成为艺术空间。本地几位画家将生活极简化,却精心打造出住家画室、画廊,作画、办展,邀请朋友或开放给公众上门看画。没有了展厅的拘束,这样的画展更像朋友聚会,轻松惬意,给参观者另一种观画体验。

邢万和(Jeremy Hiah,50岁)从1998年至2000年入驻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等担任艺术家,发现当地艺术家在住家办展邀朋友来看,觉得概念挺酷的。回新后,他思考怎样可以帮助像他一样年轻的艺术家办展?他从2004年12月31日起,租下小印度一带面积1023平方英尺的黑白屋,拨出客厅做独立艺术空间,取名“你妈画廊”(yourmothergallery.com),如同“阿公的路”,什么艺术创作都可以展出。

专挑亮色自我提振

俄乌开战,“你妈画廊”在今年3月中旬办了反战群展“给和平一个机会”,由一群艺术家朋友捐献作品,售卖所得的7000多元捐给乌克兰Artists at Risk组织。这空间办过新加坡、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丹麦、澳大利亚等艺术家的展览,主要靠社交媒体与朋友口碑相传。在住家办展轻松自在,目前单身的邢万和说:“人们来展览开幕礼感觉像出席派对,我会准备一些食物饮料,朋友也带食物饮料上门,聚会到深夜,在此过夜,外地艺术家也住在这里。”

画家吴伟才(71岁)2015年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展览时,看到当地画家在住家客厅摆画,陆续有人来看画,反应比在展厅办的展览好,回新后如法炮制。

而旅行打开了世界与人心,拓宽了他的视野,提升了知识,使他的画作更有底蕴。油画《京都龙安寺暝》遥想万籁俱寂星空静转的龙安寺,吴伟才写道:“人们一直以为宇宙遥远,其实就身在其中。人世只是一场场过渡,悲欢得失,万念再梳理亦不过是片铺陈砂砾,意识真正的答案就在空中。”

周遭朋友以为邢万和有钱有闲才会经营这样的空间,其实不然。他每个月还是要缴几千元租金的,以前靠艺术进修课程补贴生计,曾助中国南京美院、清迈美术馆等机构策展,也曾是“艺术村”(The Artists Village)成员,筹备过2011年至2014年乌敏岛驻留艺术家项目,现在靠卖画维生。他说:“经营这样的独立空间是辛苦一点,但不会害死人。难是难的,但会坚持下去。”

正在举行的邢万和个展“R&R”(展至6月26日),涵盖素描、绘画、雕塑、版画和录像表演艺术,其中以《变形记》系列饶有意思。捷克作家卡夫卡名著《变形记》描述人类在夜里异化为昆虫,在邢万和想象中,人异化为蜈蚣。他用炒锅、镰刀和冲凉的金属管打造出一条蜈蚣装置,炒锅贴上他在城市各地用蜈蚣进行行为表演的图片记录。蜈蚣延伸到版画上,邢万和用炭笔素描画了儿子睡在加冷河的白鳄鱼上(这是口传的都市神话——白鳄鱼是加冷河守护天使),犹如庄周梦蝶,与蜈蚣版画重叠、对话。

文化奖得主、画家洪亚弟(79岁)认为,自己的作品需要6英尺的距离才能欣赏,五年前将武吉班让五房式组屋单位(面积1206平方英尺)的客厅铺上石灰地板,由担任摄影师的儿子设计,花了6万元改造,打掉一个房间,保留空间感,加上涂墙打灯,布置得犹如画廊。客厅一角留有一套沙发,几张椭圆藤椅,墙上挂满洪亚弟近作。

本地有些艺术家的住家,也是展示自己与/或他人作品的空间。邢万和在小印度租下黑白屋,拨出客厅开设“我妈画廊”,协助年轻艺术家办展。洪亚弟在武吉班让组屋客厅挂上自己的画,看画、修画。吴伟才将兀兰组屋客厅布置得像画廊展示新作,开放画室供人参观。

洪亚弟笑说:“承包商说,你的客厅可以用来骑脚踏车。很多朋友来看了,受到启发。这是我的住家,是很珍贵的家庭情感空间。”

画家洪亚弟在住家展示从未展过的宣纸与棉布水墨画。(王彦燕摄)
希腊式柱子装饰着住家,吴伟才将一个房间充作画室,客厅布置得像画廊,朋友可上门看画。(陈渊庄摄)

吴伟才有过一年多时间交由画廊代理作品,可他的忠实藏家倾向到他家看画,还带朋友来,少了中介,画作便宜一半,所以他定期开放画室展新作。目前他靠面簿发布新作,预约看展。

吴伟才六年前皈依佛教,对其创作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不少新作用色明亮,他人以为是吴伟才心情好,其实两年疫情令他郁闷,专挑亮色自我提振,不少作品像患强迫症般细笔慢描。他说:“现在的人心需要安定与能量,我会告诉自己不要画负面的东西,而是画有正能量,鼓舞人心的作品。信仰是能量,我作画最大动力。”

客厅挂八张画恰好,多了就拥挤。洪亚弟相信创作要创新,一直在尝试不同系列的创作,但代理他作品的画廊一般只展出某一系列作品,不能让藏家全面了解其创作的多面性,住家展画提供另一种观画体验。

吴伟才的画室即日起至6月26日上午11时至晚上9时开放,有兴趣者可上他的面簿www.facebook.com/wuweicai预约看画。

吴伟才组屋住家一年开放画室两次

洪亚弟自1977年全职作画以来,已创作两三千幅油画和亚克力画,尤以新加坡河和牛车水闻名。他说:“油彩是西方的,笔触是东方的”,融合东西技法。其实他也创作宣纸与棉布水墨画,各有几十幅,都没公开展过,藏家朋友看到喜欢的顺手购藏。洪亚弟说,这些藏家不是画廊客户,主要是朋友,来家里购画不会比较便宜,而是维持市价。他的用意不在卖画,而是让藏家朋友有机会看不同种类,从未展出的画作。

希望新创作被看到

洪亚弟住家的一个房间当画室,一个储藏画作,一个是睡房。他回想当年的第一个组屋住家很狭窄,画室是在厨房。现在客厅空荡荡,装潢极简,洪亚弟将初步完成的画作挂在墙上,专注看画,不断修画。他说:“尽管我已有50年创作经验,但是作画还是不容易,画得不快,一幅画画了六个月还不满意。”

吴伟才整理出位于兀兰的四房式组屋单位(面积990平方英尺)的客厅,丢掉所有家具,只留一套沙发放在厨房,客厅只有一张木长桌与几张椅子。他花了三四千元将墙壁涂成白色,加上一排排打灯,布置成像画廊展厅的空间。他将生活过成极简,活动空间只剩厨房与睡房,还有一间充作画室与储藏室的房间。

对邢万和来说,艺术不是画花画风景,放在家里摆美,而是借助艺术来看人和社会的关系,让艺术对社会有所帮助,并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修养、人格与思想。他说:“现在人人都想当艺术家,但没人想要成为人。艺术创作是一种实践。艺术关乎修养,体现出比动物高级的人类如何提升智慧与人格,展现人性的美。”他在前次个展“后南洋”,画过推崇的艺术家——将额头受伤的唐大雾置身梵高的星空夜景中,在画上按钮,星空会闪烁,也画了韩少芙和庄心珍肖像画。

平时,吴伟才是在客厅作画,但一年有两次,6月与12月,他会开放画室给朋友、藏家预约参观看画,聊天交流。吴伟才说,因为住家就是画室,彼此冲茶聊天,解说画作,加上都是朋友,气氛是非正式的。画室开放时期冷气要开,维持干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