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鹏透露学习超市是一个开放平台,不只有图管局的资源,也会有其他学习伙伴的内容。平台也有各种格式的资源,用户可以更深、更广地探索相关资料。“传统图书馆是一个很大的知识库,注重提供最好的搜寻工具和服务。不过知识库那么大,用户不一定清楚自己要找什么。Netflix和Spotify有很多影片和音乐,它们注重搜寻功能,也注重内容的呈现方式。我觉得图书馆可以采用机器学习,向用户推荐一些跟搜寻相关的知识内容,让用户有更广的学习体验。我们希望扮演用户的学习礼宾司(concierge)。”

二、流动还书箱机器人(mobile bookdrop)

这款机器人目前只在淡滨尼区域图书馆使用。该图书馆有两个入口,工作人员会把流动还书箱放置在离书籍分类室较远的入口。流动还书箱不仅能收集并直接扫描访客归还的书,装满书后还会自行回到书籍分类室。机器人装有激光影像监测器(LiDAR),可按照团队事先标出的路径行驶。流动还书箱每天会行驶约20趟次,归还多达5000本书。

书本扫描机器人,流动还书箱机器,自动感应借阅系统,自动书籍分类机……如果你经常上图书馆,对这些机器应该不陌生。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去年10月宣布“图书馆及档案馆蓝图2025”,未来五年将进一步融合实体和数码体验,让图书馆深入社区,激发公众的求知欲。冠病疫情促使图书馆用户更快转向使用数码资源,也加速图管局的数码转型。

图管局目前有14台书本扫描机器人,在10家公共图书馆中使用。

谈到档案馆在LAB25中所扮演的角色,黄子豪说为促进新加坡人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欣赏及认同,档案馆以后会提供更多有趣的历史档案,放在一些图书馆的社区展示区内。此外,图管局也启动创意培养计划,欢迎创意者利用档案馆资源,以新鲜角度创作视频、音乐、文字等艺术作品。

国家档案馆是图管局属下机构,近年也积极运用科技转型。档案馆在科技方面投入不少经费,除了更好地保存不同媒介的历史资料,也方便公众浏览数码化档案。档案保存与修复室的器材也获得提升,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馆最近开始运用语音转文字软件,为口述历史访问等音频档案提供文字謄本,方便用户更容易搜寻及使用这些资源。

书本扫描机器人提高效率

朱盈莹希望把AR功能融入图管局应用中。(叶振忠摄)

另一项有趣的新鲜服务是图书馆今年1月正式推出的“小书箱”(Little Book Box)童书订阅服务,每月精选八本英文童书送到订户家里。订阅者也能选择在住家附近的地铁站、巴士转换站或组屋底层的储物柜领取订阅包。

流动还书箱机器目前只在淡滨尼区域图书馆使用。(图管局提供)
黄子鹏采用科技改善图书馆的运营。(龙国雄摄)

计划扩大送书服务

疫情加速数码转型

期待AR功能融入应用

问到对未来图书馆的憧憬,朱盈莹笑答:“书本扫描机器人现在只能扫描,希望看到书本扫描机器人以后有手臂,可以自动把摆放错误的书籍放回正确地方。此外,我希望图管局应用也可以融入AR功能,用户只要一个应用就能使用图书馆的所有服务。”

“小书箱”童书订阅服务,每月精选八本英文童书送到订户家门。(图管局提供)

裕廊区域图书馆助理处长李郁范透露,书本扫描机器人每晚可扫描约5万本书,图书馆每年可省下多达3500个工时。有15年图书馆工作经验的李郁范说:“以前我们得用肉眼查看书籍上的分类号码,确保书本摆放正确。这是一项很辛苦又乏味的工作,眼睛会非常疲累。”

四、打造更平等的社会(Equaliser)

朱盈莹开心地说,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一起寻找QR码,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甚至一些乐龄人士也爱参与,他们会请教图书馆工作人员,把它当成寻宝游戏。”

李郁范期待图书馆出现朝气蓬勃的学习环境。(叶振忠摄)

档案管理员黄子豪说,科技令档案工作变得更简易,“例如为保存旧报纸,我们逐渐将它们数码化。这些数码资料占据的存储空间小,容易备份,也让我们有机会以较有趣和便利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档案资料。”

图书馆从2020年11月至去年1月试行这项订阅服务,1000个订户名额在短短五天内满额。看到试行订阅服务那么受欢迎,给黄子鹏打了一剂强心针,决定不再限制订阅人数,大胆正式推行订阅服务。这项服务目前有1120名订户。

经过两年翻新,蔡厝港公共图书馆去年10月重新开放,目前是图管局LAB25蓝图下最新的图书馆。蔡厝港图书馆以大自然为设计主题,一大亮点是使用增强实境(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打造虚拟学习步道,访客只要用手机扫描分布在图书馆各处的QR码,就能看到AR版的老虎、水鹿等本地野生动植物。

人类建造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现伊拉克境内)。这个历史悠久的人类智慧宝库近年受到数码浪潮冲击,全球各地图书馆都积极推动数码化,新加坡也不例外。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去年10月宣布“图书馆及档案馆蓝图2025”(Libraries and Archives Blueprint 2025,简称LAB25),计划在未来五年进一步融合实体和数码体验,让图书馆深入社区,激发公众的求知欲。

“图书馆及档案馆蓝图2025”计划在未来五年,朝四大目标,进一步融合实体和数码体验。(邝启聪摄)

图管局自2020年起成为数码保存联盟(Digital Preservation Coalition)的正式会员。透过联盟,图管局可以获得国际专家的援助,一起解决数码化碰到的问题和挑战。

黄子鹏最后说,无论数码浪潮如何冲击,图书馆将继续扮演提倡阅读和学习的角色。“这依然是我们的核心任务,只是任务的执行方式改变而已。虽然图书馆已存在了几千年,但不代表以后还会一直存在。只有图书馆继续提供实用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蔡厝港图书馆经理朱盈莹受访时说,团队翻新前参考附近居民的反馈意见,多数人希望在图书馆看到更多大自然元素。她说:“很多人对图书馆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只是读书的地方。我们想创造一个有趣又好玩的空间,于是决定打造AR学习步道,让大家知道图书馆也走在创新前沿。”

黄子鹏坦言,疫情令图书馆用户更快转向使用数码资源,也加速图管局的数码转型,让他重新构想未来发展,做出许多新尝试。他发现有些图书馆用户较喜欢看视频,决定尝试把一些出版物内容拍成YouTube短片系列。第一个视频系列是美食节目“From Book to Cook”,主持人和嘉宾会根据图书馆收藏的一些老食谱烹煮菜肴,并介绍一些相关背景故事。第二个视频系列改编自图书馆双月刊“BiblioAsia”,介绍一些新加坡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黄子鹏说:“我们希望这些视频能引起一些人的兴趣,让他们看完后借阅相关书籍。”

图管局将推广新加坡历史与人文,激发民众对我国文化和集体经历的兴趣。每家图书馆会陆续设立特定空间,推广专属新加坡的故事和内容。

除了AR技术,蔡厝港图书馆还使用“书本扫描机器人”(shelf-reading robot),侦测摆放在错误位置的书籍。这款机器人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发,每天在图书馆关闭后,会沿着书架以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扫描书籍上的编码,辨别摆放在错误位置的书籍。隔天,图书馆职员可根据机器人的报告,把这些书籍摆放在正确位置。

LAB25四大目标

三、启发新加坡故事人(Singapore Storytellers)

国家档案馆存档过去思考未来

很多人把档案跟历史挂钩,毕竟我们收藏的多数档案都跟多年前发生的事有关。其实档案管理员一直在思考未来,因为我们今天收藏的档案会被未来的用户和研究人员使用。——黄子豪

他笑说:“‘小书箱’本来不在我们的发展蓝图内,我从来没想过图书馆会做送书服务!疫情暴发后,大家都习惯网购,把货品送到家。我看到新加坡人对送货上门的服务需求很高,如果图书馆不趁机提供送书服务就显得很落后了。”

LAB25是一个宏观发展蓝图,里面列下许多发展愿景,但没太多具体详情,很多公众未必搞得清楚。记者请黄子鹏介绍图书馆的一些未来服务,他以“学习超市”(Learning Superstore)平台为主要例子。图管局应用会扩大功能,成为一站式的学习超市,让用户连接图管局的所有资源及服务,提供全方位渠道(omni-channel)体验。

很多人对图书馆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只是读书的地方。我们想创造一个有趣又好玩的空间,于是决定打造AR学习步道,让大家知道图书馆也走在创新前沿。——朱盈莹

然而数码化却也大大增加了数码档案格式(digital file format)的数量和复杂度。他说:“全球目前有超过1万种数码档案格式,有些格式是我们熟悉的,例如文件、电邮、图像等;有些则是专门格式,例如3D图像或地理空间信息等。我们有收集和保存这类专门的数码档案,由于每个格式都有独特属性,因此保存方式也必须高度客制化。我们也须要为上游过程制定规则,并要求创造数码档案的人遵守,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可以保存。”

图管局在无印良品分店设立一堵俳句之墙。(图管局提供)

李郁范则说:“我期待图书馆出现朝气蓬勃的学习环境,人们除了进来学新知识也可以结交新朋友。我希望图书馆能多多少少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痕迹,改变他们的生活。”

中央图书馆明天(6月13日)起暂时关闭大约一年,展开翻新工程。为让访客在图书馆关闭期间能继续借书,图管局上个月在国家图书馆大厦五楼的读书室试用这套自动借阅系统。访客进入读书室前,先在入口处的自动闸门扫描身份证或图书馆应用。选了想要借阅的书籍后,只要站在出口闸门前,系统采用的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便会感应到访客手中的书。访客扫描身份证或图书馆应用核对身份后,通过屏幕确认借阅书籍就可离开。

新加坡全岛共有27家公共图书馆,一年中,每10名国人就有约七人接触过图书馆服务;即使过去两年冠病疫情期间,人数也没多大变化。图书馆或许是本地人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这个被知识包围的空间,给喜欢阅读和学习的人们提供了精神粮食。

“学习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

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968年,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为各个公共机构提供档案保管服务。此外,档案馆也收藏本地历史照片、建筑蓝图、旧地图、口述历史录音、视频等。

黄子鹏说:“图书馆要提供无界限服务,就必须跟其他伙伴合作。这些伙伴有各自的利益和做事方式,图管局必须跟它们携手共创内容,一边合作一边调整步伐。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转变。”

二、培育知情公民(Informed Citizenry)

图管局去年12月也推出“Udemy Business”平台,图书馆会员只要登录图管局网站,可免费参与1万3000多项课程,内容包括演讲、软件开发、营销等。

未来五年,图管局将结合实体和数码平台,走入社区在各处建立中心(hub)和节点(nodes)提供服务。图管局计划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每名图书馆用户推荐个人化的学习资源,方便他们终身不断学习。图书馆也会为各种学习社群提供场地,让有同样学习兴趣的用户聚集和交流。

数码档案要不断追上新科技,档案管理员也一样。黄子豪得不停地了解云端或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会如何影响未来的收集和保存档案方式。“随着档案工作采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我们的收集和保存方式也须要变得更复杂和尖端。”

访客只要用手机扫描QR码,就能看到AR版的水鹿。(叶振忠摄)
施施丽加斯帕很喜欢图书馆的数码转型。(叶振忠摄)

看到虚拟学习步道大受欢迎,朱盈莹和团队决定乘胜追击,计划在下个月推出“AR书”项目。图书馆会准备一本大型图书,每页附上QR码,用户扫描后可以看到一个AR图像介绍一本图书馆推荐的书。用户如果喜欢,之后可以借阅或上网阅读。

图管局致力缩小社会差距,打造具包容性的图书馆,尽量让更多人接触和使用学习资源。例如今年内开放的榜鹅区域图书馆,将是我国首家实现对残障人士及特需儿童具完全包容性的图书馆。当局也积极接触低收入家庭儿童,分享学习乐趣,并向乐龄人士传授数码技能。

有五年档案管理经验的黄子豪说,科技日新月异,就算今天可以读取数码档案,但只要读取技术改变或消失,未来将无法接触这些档案。“存储空间以外,保存数码档案还需要很多努力,成本非常高。我们要不断确保数码档案能兼容最新科技,档案馆有上千种数码档案格式,每一种格式都需要不同保存方式,所以数码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是永不停息的。”

一、建立学习市集(Learning Marketplace)

到蔡厝港图书馆采访当天,记者遇见了59岁的图书馆用户施施丽加斯帕(Cecilia Gaspar)。请她对图书馆数码转型发表意见,她赞不绝口:“我对科技题材感兴趣,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几场图管局主办的线上研讨会,非常实用。我也对新加坡历史有兴趣,不用亲自上图书馆,便可在线上免费搜寻到相关资料,甚至还能在电脑放大旧照片或文件,看得更清楚!”

图书馆现使用的科技产品

图书馆可以采用机器学习,向用户推荐一些跟搜寻相关的知识内容,让用户有更广的学习体验。我们希望扮演用户的学习礼宾司。——黄子鹏

据图管局的2021年总结简报,去年平均每两名新加坡人就有一人使用图管局的数码资源,当中超过四分之三采用混合模式,例如同时借阅实体书和电子书或电子杂志。此外,更多人使用图管局应用(NLB Mobile app)阅读和学习,去年的月均使用量为175万次。图管局的网页浏览量,以及订阅电子书籍和使用数据库的流量加起来达到8060万次。

数码档案须兼容最新科技

蔡厝港图书馆AR技术强化体验

据悉自动书籍分类机产自澳大利亚,在本地所有公共图书馆都能找到。机器通过传送带和传感器系统分类公众归还的书籍,方便职员把图书放回所属的书架。职员可根据各别图书馆的需求设置类别,如儿童书、新加坡书、非虚构类书等。分类机每一两秒可扫描一本书,一个小时能分类大约1200本书。

三、自动书籍分类机(auto-sorter)

黄子鹏直言图书馆没有送货服务的运营经验,一开始团队根本毫无头绪,“要从中央地点还是从各地方图书馆送书?要直接送到订户家门还是让他们从储物柜领取?这些我们都必须从头学起。”黄子鹏透露图书馆正考虑扩大“小书箱”的书本种类,除了童书也派送其他种类书籍,计划很快将试行。

书本扫描机器人身上有感应器,一旦探测到周围有访客或其他障碍物,会自动停下来,确保访客的安全。每晚启用机器人前,图书馆人员必须确保沿路没有掉落的书本或其他障碍物。李郁范说:“机器人无法自己搭电梯到另一个楼层,还须借助工作人员帮忙。有时候机器人的RFID电波太强,甚至会穿墙侦测到我们办公室内的书籍,这时就得请技术人员来调整。”

书本扫描机器人每晚可自动扫描约5万本书,辨别摆放错误的书籍,再传送报告给图书馆职员。(叶振忠摄)

未来的图书馆将无界限,人们到处都可以接触图书馆的服务,图管局已开始朝这方向前进。例如,图管局去年底与日本无印良品(Muji)合作,在星耀樟宜和狮城大厦分店设立一堵“俳句之墙”(Wall of Haikus),墙上挂满印有俳句的书签。俳句是一种日本短诗,图管局精选了30本书籍,并为每一本书设计一首俳句印在书签上。有兴趣的公众可以扫描书签上的QR码阅读相关的电子书。

图管局总裁黄子鹏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透露,数码科技将运用在四大领域,分别是:丰富内容(如推出更多电子书和线上学习资源等);改善运营(如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借阅系统等);战略转型(如提供送书服务等);数码包容(利用科技让所有人能轻易接触学习资源)。

图管局去年10月宣布“图书馆及档案馆蓝图2025”(LAB25),主要有以下四大目标:

只要站在图书馆出口闸门前,自动借阅系统便能感应到访客手中的书。(档案照)

图管局希望能培育国民深思每天所接触的资讯。当局会提供广泛资源及平台,让国民可以跟意见领袖和创作者交流意见。

黄子豪运用科技让档案工作变得更简易。(邝启聪摄)

黄子豪说:“很多人把档案跟历史挂钩,毕竟我们收藏的多数档案都跟多年前发生的事有关。其实档案管理员一直在思考未来,因为我们今天收藏的档案会被未来的用户和研究人员使用。我们无法预知他们以后会如何使用这些档案,身为档案管理员,我只能尽量想象后代需要什么资料来应对挑战或叙述故事。”

一、“即拿即走”自动借阅系统(Grab-n-Go)

自动书籍分类机一个小时能分类大约1200本书。(叶振忠摄)

你最近去了图书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