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靠近关卡的兀兰还有熙来攘往的热闹气氛,还有一道长堤可以继续前进。三巴旺却是一派的郊野面貌,除了闲人免进的军事区,就是淳朴僻静的甘榜。仿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小径,隐藏着点点村落人家。未见人影,已闻人迹,那年头坐车都敞着车窗,黄泥路上颠簸前行,扑面而来的尘土中呼吸着浓烈的养猪味道。

殖民地政府的海军基地完成之后,也为官员与家属建造数十座黑白屋,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目前的公园后方。穿过其间的蜿蜒小路冠上英式地名,大多取自英联邦国家,如Malta Crescent(马耳他)、Cyprus Road(塞普鲁斯)、Gilbratar Crescent(直布罗陀)等,也有王室气派的King's Ave、Queen's Ave,彰显大英帝国的声威。

三巴旺,童年心目中的“山芭旺地”。当然,这只是个人对它的昵称。三巴旺的地名来自同名树木,早期这一带有许多三巴旺树(学名Mesua ferruginea)而得名。此树一般生长在溪流边,最高能生长至30米,目前在三巴旺公园停车场能找到一棵,并不高大,但孤树立于停车场中间相当显著,方便游人一眼就看到,认识三巴旺。

这片海边气氛宁静,没有太多玩乐设施或消费场所。海岸线并不长,小段沙滩延伸到公园部分,数步之遥就是庞大的三巴旺造船厂。三巴旺海边也是本地二处天然沙滩之一(另一处在樟宜尾),未经人工填海改造,以真面目示人。

旧貌换新颜,沿着私人住宅旁边的绿地步道继续寻幽,努力还想寻找昔日点滴,眼前突然看见一片种菜角落。木瓜树与香蕉树下供奉着拿督公与土地公,篱笆内围起小片菜园。探头一看,菜地里各色蔬菜整齐排列,小池塘里养着鲤鱼,俨然如农家生活缩影。原来这里是三巴旺邻里社区的菜园之一,由政府提供园地,鼓励附近居民一起种菜,共享成果。

慈济大爱人文馆外地上写着:走路要轻,怕地会痛。

遥远的记忆如此鲜明,因为从小没有住过乡村,对甘榜生活充满好奇。

寻寻觅觅一路追溯,路过显著的“忠邦城”牌坊,已非昔日的忠邦村原址。就连这个“新镇”也已经有了年头,将在不久后改头换面,打造成新概念的忠邦综合发展项目。往前穿过坎贝拉组屋区,右边一排双层旧店屋,一眼看到当中的Nelson Bar,知道自己没有走错地方。早期的14英里有一些英军光顾的酒吧,这排双层店屋是至今仅存的岁月见证。Nelson Bar标榜为本地最古老的英式水手酒吧,里里外外弥漫浓浓的旧日风情。

独栋洋房连同周边大片园地都是总司令官邸范围,老百姓的禁区。英军撤离后才对外开放,1979年发展成三巴旺公园。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得以保留,1980年代起用作餐馆,也是受欢迎的结婚地点。至今还可看到原本的空间格局,屋顶与栏杆上的铁花装饰,室内的手工铸铁,欧式花砖,弥漫旧时代风情。

早期的三巴旺是橡胶种植园,1928年英国政府看上这个地点,在此兴建海军基地,供战舰停靠、维修和补给。整个军港建设花十多年时间,使三巴旺成为殖民地时期最发达的军事区域,1938年正式开幕时号称为世界最大海军基地。1968年英军撤离后,海军基地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新加坡政府。

继续再往前就是海边。气派洋房成排列队,一路排到大海前方,有如私人度假屋。之前只看过加东一带的吃风楼,上世纪填海后已失去海景优势,没想到北部的三巴旺还有这样的宜居角落,宽敞的阳台坐拥海景,邻国就在对岸,似远而近。

没有机会出国的年代,跟着大人乘车吃风,三巴旺是难得的远行。从汤申路上段一路前进,空气中弥漫着中央集水区的湿润与森林气息,越走越是幽深隐蔽,长长的三巴旺路漫漫延伸,尽头就是新加坡最北端的海边。

路过都是客,菜园敞着大门,社区农夫亲切招呼,顺手摘下大把蔬菜大方赠送,盛情难却,现摘的蔬菜弥漫着土地的气息,收成的喜悦,还有农夫的辛劳汗水与满怀热情,浓浓人情味满溢心间。甘榜没了,甘榜精神不灭。

老宅前庭阶梯直接通向海边,30米长的三巴旺码头由英军始建,后来因为新加坡沦陷而废置,由日军接手完成。军事设施如今为休闲码头,周末有不少钓友,也是近距离观赏造船厂的最佳角度。

物换星移,旧景不留痕迹,旧称不再使用,实际地点却不会消失,岛国最北的策略性位置不变。三巴旺小旅行,目标锁定北端的三巴旺尾,导航路线改用GPS来定位,快速公路下来组屋与私宅挺拔光鲜,再也认不出昔日的几条石几英里在哪个地段。

从英式乡间再到本地甘榜,也在步行路程内。隔着三巴旺路,公园的这边是英军用地,对面就是老百姓生活的村落。今天看到的一排排私人豪宅地段,昔日也是有地住宅,乡土版本。

曾经的村落与胶园,连同所有的旧情旧景,都已湮没在漫漫时光里。四周一片寂寥,最后的橡胶树与最后的回教堂,屹立在苍茫蓊郁中,留守着最后的乡野回忆。

逛完公园别急着打道回府,不靠海的这一面还有一大片的黑白屋地段,可以步行一大圈慢慢探索。

建于1963年的回教堂恰如其名,为周边几个甘榜的马来居民服务,在甘榜消失后却留存至今。1985年随着居民纷纷搬迁,回教堂原本也面临拆除命运,居民请愿后得以继续使用,展开翻新后依然保留原本面貌,镀锌屋顶与木墙凸显甘榜回教堂风格。大门前方还有一棵橡胶树,也是早期周边橡胶园留存至今的最后一棵橡胶树。

这些年来本地现存的黑白屋建筑群(如登布西、罗里斯德园、实里达航空园)纷纷变身为餐饮新区与休闲场所,三巴旺的这批黑白屋却没有转型发展,宁静低调地保留本来面貌。

来到三巴旺,岛国末端,再往前一步就是海,邻国隔水相望。仿佛向前纵身一跳,一不小心就出了国。大玩“伪出国”的日子,站在这个角落不须假装,邻国就在眼前,比前往新加坡任何地区还近。

黑白屋基本格局模拟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却又配合本地气候融合印度建筑与马来浮脚屋特色,弥漫着旧时代热带风情。散步其间因为看不到船厂,也没有现代公共设施,夹道绿草如茵,仿佛走在异国的乡间小路。

路名上明显看到马来名称,如靠海的Kampong Wak Hassan,前身为马来甘榜,也是三巴旺最后清除的甘榜之一,迟至1990年代末才消失。

世界最大海军基地

眼前所见的黑白屋大多为私人房地,同样闲人免进。唯一对外开放的是“慈济大爱人文馆”(137 Queen's Avenue),免费参观。馆内分几个展区,介绍慈济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展开的慈善活动,也有阅读角落可以坐下来让心灵沉淀。里里外外布置得文艺雅致,门口地面上写着“走路要轻,怕地会痛”,浮脚楼底下巧妙设计成“森呼吸空间”。大太阳下乱走一圈来到这里迎面一阵清新,瞬间从旧时代英国风情,穿越到台湾式的文青氛围,别有一番趣味。

新加坡最北端的三巴旺,错落有致地散布着数十座黑白屋,散步其间仿佛走在异国的乡间小路。英式乡间继续往前走,可到本地甘榜。邻里社区菜园农夫亲切招呼,大方赠送蔬菜。甘榜没了,甘榜精神不灭。

过了这排老店屋一路向前,开始找到昔日感觉。开阔路面由此变窄,只剩下两条车道,夹道绿意盎然,没有高楼。左边是早期的英军用地,起伏的坡地上散布着点点黑白屋;右边前身为马来甘榜,如今栉比鳞次的有地豪宅取代乡下村屋。

大英帝国余威

军舰造型的沙地游乐场。

找到昔日感觉

三巴旺公园除了海边就是大片的草坪与树木,地势起伏,视线开阔,中间还有一座军舰造型的沙地游乐场。公园的一边紧邻造船厂,围起篱笆,休闲自然中透着凝重森严的重工业氛围,诉说着军港的前世今生。

今天看到的三巴旺公园和三巴旺造船厂,都是军港的一部分。公园里空间开阔,最显著的地标是面海的黑白洋房Beaulieu House。1910年代犹太富商的海滨度假别墅,殖民地政府建设军港时被收购,成为英国驻远东海军总司令的官邸。

继续往草莽荒野间探索,眼看已荒无人烟,终于找到地图上的三巴旺马来居民回教堂(Masjid Petempatan Melayu Sembawang)。

甘榜精神不灭

平静祥和的气氛中其实暗藏着军事的警戒与机密,细心留意黑白洋房周边空地,地面上突然隆起的土堆,草坪上有如烟囱一样的结构,树丛中被枝干包围的建筑……都是英军留下的军事建设,如地下堡、防空洞、储藏室等,隐身在地形起伏的草地下,平添想象。

三巴旺范围很大。以三巴旺路为主轴,起点为汤申路上段与万礼路交界,路口有一个历史标记点出义顺村的所在,这一带的两大村落之一(另一处是忠邦村)。长长干道一路向北,旧时以X条石或X英里区分不同路段,如12英里的财启村、13英里的忠邦村,15英里就已经来到道路尽头,正对着柔佛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