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月25日(星期六)
黄廷方综合医院心理学家林舒慧解释,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许多生理和社交情绪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孩子可能变得比以往敏感,更关心外表的改变,也更在乎自己能否融入同辈群中。其他常见的青春期行为包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过剩,情绪变化多端,频频挑战家长与学校的权威,渴望与同辈尝试新事物。青春期也是通往独立的过渡期,孩子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并学习处理同辈关系。“孩子想疏远家长是正常的,这是为了探索自己的身份,孩子也会把同辈视为可以实验新事物的安全避风港。”
专心倾听 和孩子分享经历
林舒慧说:“青少年往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面对困难,也可能因为年纪还小,人生经验有限,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家长可以分享自己青春期所面对的类似挑战,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经历。避免批判孩子,尽量专心聆听,并给予指导和支持,让孩子了解家人能如何陪他一起克服现在的挑战。”
在某些情况下,家长可能必须向专人求助。例如孩子的行为表现得和个性明显冲突,或是忽然出现怪异的言行举止。林舒慧说:“要是行为上的改变开始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关系,或许要有更大幅度的干预。”
留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给予肯定有助加强孩子的自信。避免批评和批判,以免打击孩子的自我认同,导致孩子与你进一步疏远。
②多肯定,少批评
和青少年孩子建立良好关系(Connect with your teen)
如果孩子未准备好向你诉说心事,不宜逼迫,让孩子知道随时都可找你。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助孩子自我调节情绪。
忽然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疏远社交群,情绪持续低落,睡眠和食欲每况愈下,有寻死念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鼓励孩子求医,或寻求专业辅导员的帮助。
免费线上英语讲座
不想正面冲突,又想多了解孩子?有些家长可能暗地里在孩子的手机安装监控软件。林舒慧认为这个做法并不可取。她说,家长虽可通过监控软件知道孩子在做些什么,但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极可能产生反效果,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青春期是特殊时期,家长眼中的叛逆行为其实正常且普遍。黄廷方综合医院心理学家解释青少年的常见行为和情绪转变,提醒家长多体谅,多聆听,避免批判与侵犯孩子隐私。
原本喜欢黏着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渐行渐远,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都充耳不闻,而且脾气越来越暴躁?
①多聆听,保持开明
时间: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
“和其他关系一样,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信任和开放的沟通。”
截止:2月24日上午8时
这些言行举止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家长严加责骂非但无济于事,还可能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理想对策是放松一些,尊重孩子的空间与隐私。
孩子的青春期行为造成困扰,家长的对策若是严加管束,可能触发孩子的叛逆反应;加上孩子变得更加敏感,波动的情绪不容易应付。
四招减摩擦
想和青少年孩子建立和谐关系,林舒慧建议家长经常问候孩子,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表达发自内心的兴趣。要是担心孩子的行为不对或危及安全,不妨与孩子讨论,了解孩子的观点,讲解高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林舒慧提醒,心理治疗过程所说的话是私人且必须保密的,除非孩子的安危受到威胁,否则治疗师一般不会告诉家长孩子说了什么。家长有问题应直接问孩子,或是征求孩子的同意后联络辅导员或心理治疗师。同样的,治疗师如需家长参与治疗过程,会先征询孩子的同意。“如此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这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大人的信任,孩子也比较可能坦率地谈论自己面对的问题。”
有事吩咐的时候,避免只是“传达命令”,可尝试与孩子好好交谈,解释你的用意,聆听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行为怪异 或须向专人求助
④多放松,少逼迫
③多指导,少些权威和独裁
家长可扮演导师角色,但不必把自己当作权威人物,也不应过度管束孩子,因为可能弄巧成拙,使孩子更加叛逆。
对孩子的生活和兴趣抱持好奇心,真诚询问并认真聆听,最重要是保持开明的心态,不要否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策划与孩子兴趣相关的家庭活动,有助促进亲子关系。
冠病的暴发对青少年有一定影响。林舒慧说,随着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青少年可能感觉越来越寂寞;不少人为了和他人保持联系而花更多时间上网或使用社交媒体,让自己和家人亲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子也可能拿自己和网上所见的其他青少年做比较,让自己倍感压力,也因为过于在意自己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而产生不自在、不自然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