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和异族及不同领域艺术人跨界合作的梁杰旎认为,音乐家们的创作捕捉到了河流旅途中的宁静和汹涌的不同能量。随着旋律起伏,观众似乎被带到一艘小船上,体验平静水面的轻柔摇摆,以及咆哮水流的强劲澎湃;舞者迈出的每一个细微舞步,都为视觉交响乐注入了生命,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鲜活场景。

梁杰旎近10年来首次登台 跨界合作共献舞蹈诗篇

虽然舞蹈剧场今年(2024年)欢庆成为专业舞蹈团第10年,但舞团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由创团艺术总监林美琴创建的新加坡福建会馆舞蹈团是舞蹈剧场前身,该团2014年转型为专业舞蹈团体,2017年改名为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突显出舞团在本地华族舞蹈的推广与发扬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川》将回溯舞蹈剧场的历程,并向舞团的历史致敬。

CDS则将与陈慧敏为演出舞美增光添彩,通过巧思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浸濡体验,郁郁葱葱的绿等鲜艳色彩,交织成巨幅挂毯,装点并升华了舞者的舞蹈空间。

《川》由舞蹈剧场艺术总监梁杰旎构思和主要编导,舞蹈剧场创意总监苏健龙编排压轴段落。舞作以独具匠心的方式,展现华族舞蹈海纳百川,灌溉文化花园城市的壮观奇景。舞台上,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成为整个表演的核心,如同人们体内热血流淌的动脉一般,华族舞者以流畅动作舞出血液在动脉中的涌动,仿佛是璀璨生命之河中一连串跳跃奔腾、激情火热的音符。

梁杰旎认为,专场以蜿蜒的河流为中心,象征着亘古绵延的流动;涌动也永动的河,是人和自然资源和谐共存的共享空间,是源源不断、代代相承的生机命脉。以“河”借喻舞团的传承发展,有永续意味。

涌动之河 致敬舞团奋斗史

“感谢每位参与这段难忘旅程,为我们的故事增添色彩和活力的人。希望如河水一般的力量,把从事华族舞蹈的工作者,以及提供我们各种灵感养分的异族艺术同仁,当然还有一直支持艺术的观众,一起凝聚成奔向大海的一股洪流,迈向世界更大的舞台。”梁杰旎说,“诚挚邀请大家前来观看专场演出《川之生命河》,与我们共庆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10年来的热情、奉献与艺术。”

海报中的女舞者正是梁杰旎,近10年未登舞台的她,此次将重拾舞者身份,在这个五段式的舞蹈诗篇中演出,她笑言:“想要重新走一下青春的道路。”同时,这台演出将由舞蹈剧场的儿童团、少年团、青年团和专业团50多名舞者共同参与,数代舞者同台,是舞团建团以来规模最大的演出。

▲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川之生命河》 滨海艺术中心新电信水滨剧院 9月6日、7日(星期五、六) 下午3时、晚上8时 45元起,购票可上网:sistic.com.sg/events/symphony0924

在梁杰旎带领下,《川》将由各领域的专业艺术人才共同制作,包括场景与媒体艺术设计师陈慧敏,负责沉浸式创作的本地动画公司Collateral Damage Studios(CDS);以及作曲家骆思卫、印族音乐家加尼韦诺南·拉特南(Ghanavenothan Retnam)博士、马来音乐家梅加特·穆罕默德·菲尔达斯(Megat Muhammad Firdaus),此外还有音乐家陈庆伦博士的民族音乐创作。观众还可以期待音乐家吴伟鸿(唢呐)、黄琡媖(唢呐)和陈康仁(鼓)的现场演奏。《川》的创意团队将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令人难忘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舞蹈剧场的故事宛如溯河而上的旅程,在时间洪流的潮起潮落中航行,经历各种挑战,也获得不少成长。”梁杰旎说:“《川》以感恩之心回望过往的奋斗史,每一个被攻克的障碍关卡都反映着舞团的团结与韧性。舞团强调的是合作的力量,这也时时触动我们思考:如何通过集体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转型专业舞团已有十年。历经十载蝶变,舞团在探索华族舞蹈古典神韵中,融入多种族跨界创新,近日将以川流不息的“河”为主题意象,纪念舞团奋斗历程,在曼妙蹁跹之间用身体绘出海纳百川的诗意画卷,吟咏生生不息的艺术之河。

梁杰旎说:“我本身接受古典舞训练出身,虽然也学习过现代舞,但我的编创技法还是源于古典舞的原则。我的律动以‘立圆’‘平圆’‘八字圆’这三圆的运动轨迹为主,体现古典舞的‘圆文化’意涵。”

在已公开的演出宣传海报中,身着古风舞衣的女舞者,扬起水袖,激越起舞,像要从一幅水墨画卷轴中一跃而出。这不禁令人联想到舞团一向以中国古典舞训练为基础,以及对“身法”和“韵律”的重视。

《川之生命河》中,不同代际的舞者齐登场,展现华族舞蹈的永续活力。(主办单位提供)

延伸阅读

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即将呈献与滨海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专场演出《川之生命河》(以下简称为《川》),庆祝该团转型为专业舞团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