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展览的六个项目展现的愿景,除了以科技突破艺术创作的界限,增强创作者和观众的艺术体验,也将艺术体验普及到各年龄层、语言和背景的观众。经过九个月的孵化期,如今展出的成果仍属初步测试阶段,核心概念是为艺术和科技搭建桥梁,为现有的艺术形式和程序数据互相理解,共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开拓可能。
从概念发想到原型设计,六组参与者由Keio-NUS CUTE Center指导,也咨询海内外表演、艺术和科技专才,包括本地艺术家何子彦、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荣念曾和日本山口艺术媒体中心视频工程师時里充(Mitsuru Tokisato)。
本地舞者卓子豪是“Theories of Motion”的参与者之一,在该项目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他负责在手部和躯干贴上传感器,以一系列肢体动作生成数据。他受访时说:“关键在于怎么阅读和使用收集到的数据。”
“Theories of Motion”则探索交互式传感器系统,如何让表演者在沉浸式环境中控制灯光、声音和投影等设定。舞蹈方面,舞者陈紫薇(Dapheny Chen)和Serial Co合作的“Dancing the Algorithm”将舞蹈语言转译到数字平台。
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吴瑞真在预览会上致辞时,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艺术和科学是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枝干。她期许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化,能为艺术发展带来助益。
其中,本地戏剧工作者詹文倩和邬秀丽的艺术组合Issy x Cher,呈现的“DOTS 2.0”融汇了互动投影技术和视觉艺术,可将观众的肢体动作,转换为色彩形体各异的投影画面。作品的核心概念改编自儿童图文书“The Dot”。邬秀丽受访时说,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是研究孩童偏好的动作、颜色和图像。“当然,这也适用于内心保有童真的观众。”
4月5日至6日,以及4月11日至13日,公众可到Esplanade Annexe Studio参观分享会。各团队也将分享艺术科技的研究心得。
这也标志着国家艺术理事会与滨海艺术中心合作展开的九个月孵化期圆满结束。这项合作计划Performing Arts x Tech Lab (Lab)中,六组由艺术工作者和科技从业员组成的团队,尝试将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神经音频合成器(neural audio synthesis)、机器学习,和戏剧、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甚至跨媒介形式相结合。
科技发展固然极速,如何将之应用在表演艺术上,孕育出更精彩的艺术创作?探索科技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即日起至4月13日,公众可到滨海艺术中心,一睹本地艺术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的初步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