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事会发言人说,在同意删除“Repertory”一词时,考虑到新加坡专业剧场提出该词已经过时,不能准确反映它的作用,新名字符合其节目、活动和慈善目标,团名含有“新加坡”一词已有30年。
Toy肥料厂首席艺术总监吴文德希望有明确条例,规范使用国名为机构或团体名称。 他认为,任何艺文团体如果使用国名,必须肩负国民文化的推广,启动本地文化的新动力,保留新加坡传统文化特色,培育本地文化艺术人才,分享新加坡文艺作品给全世界。
“如果宗旨非此,不宜使用国名误导世人。”
新加坡专业剧场执行董事莎洛特·诺尔斯(Charlotte Nors)答复《联合早报》时说,一直以来,剧场名字都包含“新加坡”,这是反映剧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根源。“我们非常尊重同行,也在改名前咨询了一些人。”
刚在去年庆祝30周年的新加坡专业剧场(Singapore Repertory Theatre),宣布更名为Singapore Theatre Company,中文译名则维持不变。剧目剧院(repertory theatre)原指备有固定剧目的常驻戏剧公司。新加坡专业剧场在官方脸书的贴文中提到,剧场从未真正符合该词含义,为了与时俱进而改名,并指出新的名字体现剧场扎根新加坡,同时面向世界的本质和身份。
郭庆亮认为,如果是代表国家的专业剧场,要呈献国际作品也没问题,但就要拿捏本土作品和国际作品的比例,一如新加坡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艺术团体。
新加坡专业剧场宣布更名为Singapore Theatre Company。尽管剧场自称是本地广泛和多元剧场生态的一部分,从不认为只有自己最能代表新加坡,仍然受到批评,认为新名太宽泛,容易让人误以为国营艺术团体。
诞生于本地的新加坡专业剧场,身份定位向来浮动。从美国移民的业余剧团“Stars”转型而来,剧场由托尼·珀蒂托(Tony Petito)在1993年成立,开始雇用亚洲演员。自此以后,“美国移民”“新加坡”“亚洲”的成分比例各占多少,都曾引起争论;剧场呈献的剧目欠缺新加坡文化特色也让人质疑剧团新名字是否合适。
本地资深戏剧工作者郭庆亮认为,剧团因为品牌理念而更名无可厚非,但新的名字给人一种国营或代表国家的印象,可能引起误会。他说:“除了剧团本身的想法和定位,外界如何接收和看待也是重要的。”
然而,此举随后受到业界争议,有者认为新名具有权威和象征性,有代表新加坡的意味。
莎洛特·诺尔斯强调,新加坡专业剧场是本地广泛和多元戏剧生态的一部分,不认为自己最能代表新加坡,所有人都能在新加坡戏剧界发挥作用。她说,剧场对造成的任何不愉快深表歉意,未来将更重视广大社群的观点,谨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