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新论:南洋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医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贤强博士的新作,研究范围包括伍连德(1879-1960)的身份和事业,如何引领南洋知识群体建构中国现代医卫平台,及其跨领域活动和人文关怀。

黄贤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举例说:“伍连德有计划地引进和栽培一批来自新马的医学专家,并铺设医疗研究机构、防疫和公卫机构,以及医学知识交流机构三大平台,以群体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而伍连德就是这个群体的领袖,可谓医界群龙之首。”

《伍连德新论》暨《东南亚华人研究与视野》发布与分享会

经历冠病疫情,人们难免又要想起上世纪的“鼠疫斗士”——中国近代医学先驱伍连德,但他除了在抗疫和医学有卓越贡献,也写游记和研究文史,甚至比南侨机工更早到“二十四道拐”山路探险。学术论著《伍连德新论》不仅对他进行“立体建模”,还原鲜为人知的人物切面,也从更宽广的视野,剖析这位跨域南洋知识分子在近现代中国史上的定位和意义。

医界群龙之首

黄贤强认为,伍连德可说是世界防疫医疗史、南洋华人史,及现代中国知识生产和交流史三者互动的枢纽人物。“当下世界认识伍连德很重要,除了可以学习他将知识化为力量,为防疫医学奉献,为人类福祉谋福利的大爱精神外,他终身研究和学习,兴趣广阔,多方面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经历,也值得我们借镜。”

黄贤强如此形容《东南亚华人研究与视野》一书:“这本书讨论了20世纪孙中山革命运动在新加坡的概况,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跨域活动,尤其是第三部分,论述了华人社会的四大支柱:社团、学校、庙宇和报章个案的发展和影响,温故知新,对当今华人社会思考自己的定位、角色、使命和身份认同,有正面的参考作用。”

8月12日,黄贤强将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新书发布和分享会,介绍《伍连德新论》,及其出版于2022年9月的《革命运动、跨域人物、社会图像:东南亚华人研究与视野》。活动上,马来亚大学历史学教授黄子坚和南大中文系副教授、国大东亚研究所博士游俊豪将评介两本新书的学术意义。

医学成就以外,伍连德也写游记,演讲中国历代旅行家的传记,进行文史考察和田野调研等,身兼公共知识分子、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史学者等身份。因此本书也深入解析他的多重角色,带读者重新认识这名医学专家,以及人文社会的关怀与实践者。

本活动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东南亚华人与近代中国研究群,与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联办。

回溯20世纪初,东南亚华人社会迈入新阶段。黄贤强提出,以东南亚的中心地区——新马两地为焦点,在这个时间点上可看出三方面变化:一是华人政治意识的觉醒,尤其是爱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这与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运动有密切关系。二是土生华人富商、知识精英和移民华人领袖的跨地域活动。三是随着华人移民人口的增多和社会体制的复杂化,社团、学校、庙宇、报章等纷纷涌现,整个华人社会图像与19世纪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新式学堂的陆续开办更是影响了华人社会深远的发展方向。

论述华人社会四大支柱

伍连德不仅在抗疫和医学有卓越贡献,也身兼公共知识分子、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史学者等多重身份,可说是世界防疫医疗史、南洋华人史,及现代中国知识生产和交流史三者互动的枢纽人物。黄贤强博士的新作《伍连德新论》带读者重新认识这名医学专家,了解他在近现代中国史上的定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