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里克力质疑西方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STPI 提供)

里克力是Utopia Station艺术组织创办人与策展人,也是清迈教育性生态计划“大地基金”会长。他曾受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委托,在黄廷方屋顶花园展厅展示大型竹林装置《无题2018(小的无线维度)》,也是古根海姆博物馆2005年度Hugo Boss大奖、日本直岛现代美术馆的倍乐生奖、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卢西莉亚艺术家奖得主。

思考非生命的形式

在国际知名的泰国当代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加(Rirkrit Tiravanija,62岁)最新个展上,访客须用手电筒的紫外线照射,才看得到版画上濒临绝种的动物图案。展名“我们不认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We don’t recognise what we don’t see)扼要道出,因为人类的盲点,不少动物面对生存的危机。

以参与式艺术体验闻名的里克力说:“比方说烹饪,应该是人们围绕着美食聚会交流,倘若博物馆要收藏,就会收藏锅,因为只有物品才有价值。西方一直以来在收藏非西方的东西,想通过命名与定义来拥有我们的知识与权力,我的艺术是质疑这种想法的。我希望别人收藏我的创作,不为了美丽与否,而在于创作提出问题。”

国际知名的泰国当代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加在本地举行最新个展,通过40件作品来探讨动物的灭绝,挪用西方经典油画,质疑西方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访客须用手电筒的紫外线照射,才看得到版画上濒临绝种的动物图案。

这是里克力第三次参与新加坡泰勒版画院的入驻艺术家计划,新作完成于2019年至2023年。里克力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创作始于2015年“入驻”版画院时,画廊总监Rita Targui询问入驻艺术家:如果你是动物,你想成为哪一个?里克力回答:体型很小,生命短暂的果蝇。他最喜欢的动物是乌龟。他开始思考其他的生命形式,想起了童年时期与动物的接触。

里克力采用热变色油墨的作品,欢迎访者“留下”手掌印。(STPI 提供)

里克力以意大利画家乔瓦尼·贝利尼的《圣母子》(约作于1480年代)切入,画面上的圣母与圣子消失了,换成婆罗洲猩猩的母子骷髅头骨。威尼斯画家彼得罗·隆吉的油画《威尼斯犀牛展》(1751),描绘了印度犀牛克拉拉第一次被带到欧洲各地展出,出现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克力让油彩犀牛消失,变成骷髅头犀牛。

展厅展示一组刻有20种已灭绝动物的20块铝板墓碑,布置成坟场。里克力说;“我们不知道什么物种经已消失,也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有的在2000年消失,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包括山羊、蝴蝶、鹦鹉、昆虫等稀有品种。”

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方受教育的里克力受访时说,他二十几岁时已意识到,西方的认知系统有别于亚洲,他们的话并非真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常住清迈,持有泰国护照,创作是植根亚洲的产物。

在新加坡泰勒版画院举行的展览展示了里克力刻有20种已灭绝动物的20块铝板墓碑。(STPI 提供)

里克力有一系列作品采用热变色油墨创作而成,在室温时显现黑色或红色,打印出来的图案,有了温度才能显现,随着温度不断提升,颜色最终会消失,让观者反思气候暖化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里克力看到夏威夷最后一只蜜旋木雀(po’ouli)病死在毛巾上的报道时,觉得作为最后的蜜旋木雀生存于世,是多么地孤独。展览有一组日本折纸系列,折成濒临绝种的动物形态,只有打开折纸后,在紫外线照射下,才看得到它们曾经存在的生命痕迹。

西方的认知并非真理

对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油画《伊甸园的诱惑》(1600)的挪用,除了亚当、夏娃与蛇之外,里克力抹去其他动物的痕迹,在画家另一幅画《雪地里的猎人》(1565)也抹去所有的动物痕迹。里克力说,欧洲人热衷于收藏自然环境,通过收藏与研究动植物,做目录,建立知识系统来“殖民”他者。他反对这样的收藏行为,在挪用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阿尔伯特大公和伊莎贝拉在一个藏家的奇观室中》创作时,让大公与藏家消失。该画是欧洲最早描绘南美洲向日葵的画作,显示当时欧洲人对奇珍异兽的狂热追求。

艺术家里克力为本地媒体导览时说,作品以太阳能粉尘墨水创作,打印后,图案会消失,只在日光下或以紫外线照射才能显现。本次个展,他通过40件作品来探讨灭绝的主题,其中一个系列挪用西方经典油画再创作,质疑背后的叙事观点——启蒙运动加剧了自然与文化的鸿沟,而人们对科学与知识的渴望,削弱了对自然生态中,非人类生命形式的尊重。

展览即日起至6月4日,星期一至六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星期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在新加坡泰勒版画院(STPI)举行。入场免费。

里克力让彼得罗·隆吉的油画《威尼斯犀牛展》的油彩犀牛消失,变成骷髅头犀牛。(STPI 提供)

展览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Hans Ulrich Obrist认为这组作品是“反灭绝”,鼓励观者认识,并拓出绝种动物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