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联书局、新华文运书店)
仍保存狱中写的日记
1969年,谢声远加入《星洲日报》,在国际新闻组工作,不过在动荡的年代,又于1974年入狱。
谢声远谦称自己不是作家,他只是热爱生活。
谢声远1942年出生于新加坡,笔名雨石、涵清、心群、浩文等,曾出版《打靶集》《艺海茫茫》《四顾集》。1985年他离开报社,开设画廊,晚年活跃于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并参与《怡和世纪》编辑工作。
谢声远1962年考入南洋大学历史系,积极参与学生会。时值各种政治思潮对立,学潮风起云涌,谢声远于1964年被捕,无法完成学业。回忆关入欧南监狱的日子,名字化作一行编号,谢声远采用第二人称:“讯问室设在阁楼上,你置身其一。小房间,大空调,桌子对面坐一个便衣警官,身边站一个凶巴巴的男子。拘捕令和罪状都摆在你面前。”
谢声远80岁出版文集《最后的驿站》整理人生感悟,也包括回忆童年至初入社会两度被捕的过往。
“你必须对自己真、对朋友真,对你不满意的人也要真。”
除了年轻时的经历,这本文集还包括怀人、读书札记、杂文、诗作。
他说:“以前生活就是一场斗争,慢慢又发现生活其实是很实在的东西……只要到生活中去,视野就扩大,这就是你的资产。我的人生观就是:真、善、诚、勤。不是为写而写。”
至今他仍保存狱中写的日记,一张张小纸片,少说也有上百篇。只是字很小、很模糊,为了写作他必须拍照再放大才能阅读。
他受访时说:“我进了两次,一次在大学,一次是进了报馆之后。之间相隔10年,1964与1974年。一个人肯定会思考为什么,不会忘记。但要写出来吗?为什么要写?我主要考虑的不是(揭露)什么白色恐怖,我的人生也不是轰轰烈烈,这一切都是很个人的。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77岁了,人到某个年龄要回去看看。”
入狱后期他可以看书,也就利用时间阅读,他说:“唉声叹气也是一天,你读书也是一天。勤能补拙,我当时还不够充实。”
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谢声远回答:“我不是积极,而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