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颗晨星是披着翻译的寒衣亮相的,他们是:方毅、叶斌、芳达、董天成、贺茜、严孟达、绿洲、向霞和吕之朗等。
那年的《晨星》还发生文抄公事件,读者揭发有作者抄袭香港作家双翼的小说。
郭坤福在1月5日的发刊词上,是这样预告着《晨星》的再生与成长:
90年前便有《晨星》
显然,晨星仍有余光和余热。
1976年复刊,离《晨星》第二次停刊的1957年,近19年。
在这四年里投画稿给《晨星》的画家约有30人,他们是:施伍、林绍清、朱庆光、陈钦赐、林辉忠、陈振元、王金成、刘培和、陈长豪、薛永麦、萧学民、蔡名智、叶达春和黄锦亮等。
《晨星》除了在新马沦陷的三年八个月中止出版,该刊在战前和战后维持了约22年,直到1956年9月21日刊登最后一期,短暂地停了53天后,又于同年的11月14日复刊。编者在《晨星复刊了》的短文说:“晨星停刊一个月有余了,感谢读者的关怀,纷纷来电询问……现在晨星复刊了,我们希望爱护晨星的读者,大家共同来栽培这块小小的园地,使这园地能开出更美丽的花,结出更有益的果实。”
《晨星》还刊登了多位本地画家的作品,包括速写、水墨、水彩、油画和木刻。最前面几期,也选刊了摄影作品。1976年的《晨星》,几乎每期都有美术作品,之后的几年,隔三两期也可欣赏到不同画家的创作。当年的报纸仍是黑白印刷,美术作品表现力自然受到局限,不过,选刊这些绘画,除了能促进本地美术工作者的士气,对版面设计无疑也能产生调和作用。
《晨星》的最后一期降落在1979年12月3日,编辑留言:
他在《星洲日报》期间,曾额外挑起编辑文艺副刊《晨星》版的责任,从1976年1月至1979年12月,恰好四年。那之后,《晨星》停刊,以《世纪风》替代,编辑是罗子葳(范北羚)。
这次的复刊只维持了五个月,于1957年4月17日出版最后一期。
在晨光熹微中,晨星闪着亮光,正是每天报纸出现的时候,晨星也将带给读者们所喜欢阅读的的东西……
闪亮的《晨星》
他透露,曾找过前辈帮忙,放风声拉稿,反应却不甚理想,并没有多少位知名作家来投稿。
……这几年来,《晨星》全靠读者作者们的支持,有多少热力,就发出多少亮光。晨星虽说是寥落的,然而它在苍穹发出的是自己的光芒,它不需要借助于金玉的外壳,珠宝的浮华。
华文报一直为文学主要的推手,新加坡的华文报文艺版主编亦扮演同样的角色。《文艺城》以不同的形式,不定期介绍这些幕后英雄。
作者黄梅雨说:“《星洲日报》的文艺副刊只有《晨星》……每期半版,每星期出版两三期,它容纳约108名作者的作品……刊登了约105首诗歌,约61篇短篇小说,约九篇评论文字,还有不少的散文。”
《晨星》有更早的渊源可寻。方修《马华新文学史稿》(修订本下卷),它最早见诸于1932年8月的报纸上,距今正好90年。最早的《晨星》编辑是林健盦(ān),郁达夫曾在1939至1941年接手,战后林健盦重作冯妇。
不过,当时接过任务的郭坤福却是有点战战兢兢的。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文艺春秋》版,曾在1979年6月19日刊登《1978年新加坡文艺副刊》一文,里面有段介绍晨星的文字。
对于《晨星》,方修说:“(它)是马华新文学史上所有纯文艺及文艺性副刊中出版最久的一个……对促进当地文运、教育读者、培养作者,总的来说,可谓发挥了很大的功能。”
“一时吸引不到大将助阵也无妨,我以文论文,不论作者名气,只要文章有内容,文笔通顺,就酌量刊登。”
《晨星》的命名含有重要意义,方修指出,《晨星》的创刊,“在马华报学史上,尤其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原来在这之前,马来亚(以至南洋各地)的华文报章,都是每天下午两点才出版。1932年8月,《星洲日报》打破这种习惯,提前清晨六点印行,是当地华文报业的创举,《晨星》显然为了配合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进,以一个名副其实的象征亮相报端。
共出版383期
晨星仍有余光
《晨星》仰赖的自然还是文学的天空。当时,常能钻出云层与读者见面的晨星有:梅筠、吴登、呈向风、垂仰、蓝端、岳典、不屈、李贩鱼、田思、林琼、志文、陈彦、石君、徜徉、仿佛、远山、南飞雁、怀鹰、秦林、火雷红、小农、陈世能、万木春、风信子、宛然、寒梅、柔密欧·郑、林中月、劳桓、南燕、洪潮、苟文、乔美、杜凡、程照华、夏林、冰凌、李擒白、尤琴、萧宏秋、高大明、维想、方辉、方浪、梦平、潇浪和陨非等。1979年,方修也有两篇文章在《晨星》发表。
《晨星》最早于1932年出版,距今90年。郭坤福于1976年1月至1979年12月主编《晨星》,恰好四年。
《晨星》刊登的文章,有诗歌、散文、游记、短篇小说、翻译、文艺批评、书本出版后记,此外,还刊登各一篇独幕剧、相声和艺术剧场的《六分一》演出介绍。
翻阅郭坤福收藏的剪报四大本,一共383个半版,每一期都刊登四到六篇文章,包括美术作品。假使笼统以五篇计,刊登的总数应有2000则,包括连载的短篇小说和短诗等。
1947年出生的郭坤福说:“我那时29岁,只是个文艺青年,刚到报馆工作四五个月,虽然曾在报刊和香港的《文艺世纪》发表过一些创作,偶尔也写点评论,知名度不高。我要怎样在这个重新立起的文艺阵地,吸引已经成名的作家投稿,实在没有把握。”
75岁的郭坤福退休前是《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1976年至1981年是《星洲日报》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