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永远都会记得,在一场美好的谈话中受到倾听的感觉,即使他们不记得谈话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一个能让对方觉得自在,而且谈话不会被打断的地方。有时候,最理想的谈话时机是在车子上、洗碗时或外出散步时。肩并肩,一起做一件简单的家务,或一起做一件有创意的事情,都有助减轻谈话压力,打造一个让对方畅所欲言的空间。在这个安全的空间里,建立人与人的信任与交流。不要直捣敏感话题,花时间形成默契,让对方觉得踏实,觉得当下有人接住他了,而往往这就是事情的转捩点。
世上没有完美的办法可以应付棘手的谈话,人际互动的和谐与紧张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人们永远都会记得,在一场美好的谈话中受到倾听的感觉,即使他们不记得谈话的内容。
精神病康复者荷普·维戈分享:“我需要感觉到自己说出来的话被听见了,否则我的大脑就会自动切换成“好吧,我只能用厌食症来让人看到我的状况不好”。如果感觉没人要听,她就会缩回去,不再向人吐露心声,而且会开始陷入反刍思维。反刍思维是指你反复在脑海中咀嚼一件事,卡在牛角尖里出不来。接着,她可能就会开始想:“放弃算了,结束这一生吧。”
“每个人的人生中总有痛苦挣扎的时候,无论是丧亲、失业、经济出了问题,还是什么状况。但除非你自己碰上了,否则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史蒂芬说,“所以,直到出事了,你都没有丝毫概念。你没有准备,突然就碰上了,而你不知如何是好。”回顾起来,史蒂芬但愿他能早点承认自己心里很苦。“举例来说,如果我在开始自残之前找人聊过,或许我就不会那么苦了吧。”
不带论断的倾听,良好的倾听品质牵涉到两个步骤:首先是把你自己的想法留给自己,以对方的想法为主;其次是与对方的感受共处,而不插手解决问题。这两个步骤都做到了,对方才会觉得自己的喜怒哀乐受到了肯定。保持开放的态度,来到对方的世界里,给予真正的陪伴,而不是把对方拉到你的世界来。 给对方一个空间去摸索清楚感受,弄明白自己是怎么了。所以,察觉异样,做出回应,洗耳恭听,保持中立,情感内敛,肢体动作收敛,把自己的意见和反应摆一边,以抽离的立场沉着应对。撕下标签,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人”来看待。
被焦虑症折磨了六年的苏菲说:“……有人听我说话正是我需要的。跟他们聊过以后,感觉真的就像有一副重担,从肩膀上卸下来了。听我说话的人像是了解我的感受。他们提醒了我,我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自己度过这段时间。光是有人听我说话的帮助就很大。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诚实地承认,我不知道如何度过这一天。他们没跟我说什么大道理,就只是听……”
选择恰当的谈话地点
在旁人最需要时伸出援手,倾听表示你在乎,倾听可以帮助人探索感受。倾听很重要,因为人都渴望关注,我们的心声需要被听见。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陪在你身边,只是听你说说话,那就很棒了。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谁都做得到,但我们却常常忘记。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继续说下去,直到他们能开始厘清问题的根源,并想出下一步怎么做为止。时间是你能给别人最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在这个不断有事情令人分心的忙碌世界里。
撒玛利亚会成立于1953年,是致力于自杀防治与心理健康的非营利组织,秉持“主动倾听法”,以不带论断的态度接听匿名电话。每一年为50多万人提供全天候倾听服务。透过倾听,给当事人把心声说出来的时间和机会,让人可以在心情稳定下來后,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陪伤心的人聊聊》(“How to Listen: Tools for Opening up Conversations When It Matters Most”,作者Katie Columbus)将撒玛利亚会的倾听技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集故事、诀窍、实务练习、倾听志工及受惠者的心得、临床心理师的想法与建议之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彼此倾听,不再觉得没人可以谈。
学会倾听真的、真的很重要,因为有没有人听的差别在于他们能不能康复回家,会不会从此再也见不到家中的孩子,甚至会不会走上自杀一途。倾听是一件攸关生死的大事。“再试一下。让对方知道有你在、有你关心他。”
“有人倾听那份痛苦,而且不被吓跑,真的很重要,这足以阻止我伤害自己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患者胡辛说,“我走出丧亲之痛的心路历程既漫长又曲折。”如果不能表达自己,胡辛发现他的内心独白就会越演越烈:“我的思绪会溃烂成疾,变成很可怕的东西——变成压力、愤怒、自毁、沉沦,像是一个黑洞。我在心里和脑子里想了又想,但表面上却对周遭每个人强颜欢笑。不说出内心的感受真的对自己有很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你必须找到表达出来的办法,否则你会被吞噬掉。”倾听不止丰富你的人生,还能拯救别人的性命。
只是倾听可能还不够的时候,诊断或提供专业服务不是你的工作,但你可以试着让他们明白,外界有求助资源存在,以及他们可能需要专业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