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现代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爱读写华文。对于华文媒体来说,吸引人才变成一大挑战。《联合早报》多年前就意识到这一点,多管齐下培养人才。除了从学府招收实习生、学生通讯员,副刊还有专栏《字食族》,成为有兴趣写作的年轻人发表平台。
会认识严孟达,是因为在疫情期间,我飞到苏格兰拍摄节目《稀游记之你还好吗》时,采访他的幼女严延惠。年纪轻轻就完成博士学位的她,努力研究对抗气管疾病的解药。她不只品学兼优,还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并没有因为长期旅居国外而忘了母语。从他们父女身上,我看到了语言的完美传承。
当天与我同桌的两名年轻人就是《字食族》的作家,他们以第几代“字食族”来介绍自己,感觉像是武侠小说里武艺高超的名门正派,据悉今年招募入门的“字食族”已是第八代了。这群热爱文字创作的年轻人,后来很多都进了报馆工作,同桌的助理总编辑洪奕婷就是高中到报馆实习后,加入喜爱的志业。不同的招募方式,就为确保本地华文媒体工作能代代相传。
对我而言,写专栏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千字内完成文章。相信很多作家者都把每个观点、每一个字珍视如宝,难以割舍。当我超出字数时,都必须“忍痛”取舍,删到没法再按下删除键时,就要求助编辑,让她们大刀阔斧地修整,娱乐版两位编辑都是我的导师,我喜欢向她们偷师学艺。文章刊登后,我会兴奋地看一遍,也会与孩子们共读。除了收藏电子版,我也把剪报收藏,想着以后,拿出发黄的报纸阅读,一定另有滋味。
当天,与会作者都有机会参观报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展示墙上一篇篇报纸构筑的历史长廊,听主编解说《联合早报》从创刊至今的种种事迹,一行人快参观完毕时,刚好看到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胡文雁正在办公桌前忙碌着,她热情地为大家解说,当我们交稿后,稿件必须经过哪些流程才能刊登出街。前一秒还在台上与作者分享改革愿景的她,这一秒就必须回到岗位上一字一句地审稿。那是因为在网络时代,早报网时刻都在更新,为读者带来详实的新闻,永不停歇。
这一篇是我为《联合早报》台前幕后专栏写的第20篇专栏,写到现在快两年了。以专栏作者来说,我的资历尚浅,还在努力学习如何把每篇文章发挥得淋漓精致,尽善尽美。
我很享受写作的整个过程。寻找下一篇专栏题材的灵感时,我发现我更能享受生活的每时每刻。因为每一次的体验或所见所闻都是灵感的泉源。从确定主题到开始动笔,厘清思路的当儿也在强化自己的观点,再把重点注入文章里。
2023年是《联合早报》创刊100年,庆祝活动包括专栏作者交流会。当天有逾百名专栏作者齐聚一堂,我很荣幸能参与。无论是政治、财经、社会、保健、生活到娱乐课题,作者都能透过专栏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许多在场者是为早报写了几十年的资深作家,全是大神级的厉害人物。其中包括老报人严孟达,他退休后继续执笔,除了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之外,他也用身教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严孟达父女承传华语文
难忘报馆的历史长廊
每天在报纸,在电脑网页,在手机应用上出现的新闻、照片和专栏,都是很多人呕心沥血贡献的精彩内容。《联合早报》庆生的主题为“百年如新”,寓意早报虽承载百年历史,仍然轻盈跃步,勇于探索新世界。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是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联合早报》一定能生生不息,继续撰写属于新加坡的媒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