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新娘》?《你的世界我们懂》?那你应该还是少数仍关注本地剧的人。但我周遭许多人对这些作品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当年为了建立自己的电视工业不惜砸重金投入制作,如今无可厚非着眼的是当前利益。论制作水平无从与外地作品争胜,唯有以情动人赢得共鸣,但现在要写出有生活气息、有一定底蕴兼且有真情实意的剧本的人,何处找?
近日看李铭顺上《小姐不熙娣》谈及当年拍剧经历,三组轮班日夜颠倒拍至清晨5点回家洗澡,看剧本又继续拍,曾经两个半月拍50集,8天没睡觉……典型港剧式制作流程,近乎剥削的不健康生态,事实上也造就了电视黄金时代。
创作者自诩满怀热忱呕心沥血,观众本也没欠了谁,你拍你爱拍的,他看他爱看的,大家都该选择自由。
本地影剧圈子太小,圈中人每每听到批评声浪,立即气急败坏,然后晓以大义,进而道德绑架——“请支持本地创作”。电视圈与电影圈,多年来见怪不怪。
去年曾在某媒体上点评过一部电视剧,听闻编辑部立即接获关切电话,对方一派难以置信质问剧集有这么差吗?与此同时,却也有甚少联系的演员私下捎来电话,感谢指出问题,说出不敢说的话。
多年来常听见本地电影人对观众不入场有怨怼,我只觉费解。尤其一些影展类型电影,本属小众,票房强求不来。
这是客观事实。
基本自省能力是必须的
不过,李铭顺那一辈演员辛苦,却也幸运。观众选择少,电视播什么便看什么,演员成为焦点并非难事。无论好或坏,受瞩目被议论总比连一眼也不给你强。话说回来,当年本地电视台连金庸、倪匡小说都有本事拍得有模有样,想起也觉得似奇迹,时至今日仍不时读到外地网民致敬怀念本地版《神雕侠侣》。
生活随着时代改变,随手打开串流平台,韩剧日剧美剧英剧台剧陆剧港剧泰剧看不完,还未把纪录片、综艺等计算在内,总之节目太多,人生太短。而且现今年轻一代看迪士尼频道长大,作风和美国小孩差不多;而比较“东方派”的,大抵对亚洲其他地区艺人与作品更迷恋。观剧口味,或已不同于从前。
你上一回看本地电视剧,是什么时候?国庆日,似乎该想想一下这个问题。
圈子里看得清楚的人,还是有的吧。行业要前进,业界人士的基本自省能力是必须。
“本地制造”标签,不该当护身符。
那一代幕前幕后人是苦过来的,千锤百炼,幸存者自是有一定水准,作品拍出来、演出来的味道和现在根本无从比拟。
当年那一代曾苦过来
拍过无数经典时古装剧和时代剧的大士电视城即将在明年正式拆除,虽早已废置多时,仍让人有某些东西已消逝死去的唏嘘。
一昧想当年太逊,有时却也不得不想当年,因眼前虽见,乏善可陈。我最近一回看本地电视节目,是在YouTube上看CNA关于本地露宿者的3集纪录片,有网民说当中人与事比剧集好看太多,一口气花了近3小时看完的我当然有所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