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这时完全呆住了,过了一阵眼泪流了下来,说:“爸爸,这些年您真是辛苦了。 ”

唐朝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有则故事:在饥荒中,释迦牟尼几天出去乞食,但空钵而返。一位比丘感到十分伤心,他卖掉自己的三衣,买了一碗斋饭,送给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出家人的三衣极贵重。我领受了你的好意,但我却消受不起这碗饭。” 比丘说:“您不能消受,还有谁能消受呢?”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老父亲去探望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疫情期间,老父出一趟远门不易,他在隔离后与儿子一起到公园散步,这时有鸟叫,父亲指着鸟问:“儿子,那是什么?”因为父亲眼老花耳也背,儿子说:“那是一群乌鸦。”但环境实在吵杂老父听不清楚,连续问了几次,儿子不耐烦,回答声一次比一次大:“这是一群乌鸦。听到没有?”

释迦牟尼问道:“你有父母吗?”比丘说:“有。”释迦牟尼说:“拿这饭供养你的父母吧。”比丘又问:“您都无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资格呢?”释迦牟尼说:“你的父母能消受。他们生育了你,对你有极重的恩。”

福报来自善行,人人都知道做好事就能积福,但善行无需刻意寻找。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行。

老父不说话,走到一边坐了下来,然后从包包里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那是老父的笔记,记录儿子的成长过程。他翻到一页念给儿子听:“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指着一群鸟问:‘爸爸,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一群乌鸦,儿子好奇心很重,反复问了我8次,我耐心地重复教他,终于儿子能够记住:这是乌鸦。”

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孝顺父母不但对个人现在和未来有莫大利益,对于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顺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说的大孝、至孝,则国富民强,世界安乐是指日可待的。

细心

孝敬父母要细心,从一言一行中观察了解父母的内心真实想法。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思维不活跃,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事,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要知道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我们的。我们要有孝敬的美德,首先就要养成克制自己。自己要忍耐,要迁就他人,要能降低自己的执着,才能顺从别人的愿心。

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