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觅食越来越难,所以越来越怀念一位厨艺精湛的老朋友,她总于年末岁初准备几道拿手菜色,红烧牛肉、海参烩蹄羹、白菜狮子头、维也纳黄金炸猪排……分送给来往密切的友人。舌尖的好礼,礼上的浓情,每年踏入冬天,距离农历新年尚有三四个月,友人们已经开始期待她的按铃声响。
一顿美好的午餐像巴哈的一阕奏鸣曲,因为短,你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音符,在明亮的午后,挑选一家不算人多的餐馆(是的,我知道难,这是香港),坐下来,千万别七嘴八舌,要用虔敬的心情对待食物。因是乱世,每顿餐食皆比昔日更值得珍惜,谁知道何时突然封楼封区,今朝有酒有朝醉,有日有食今日尝,这是大道理也是小道理,忽略了它,遗憾的时候已经太晚。
而且白天有白天的好。早餐干脆别吃了,或只吃一点点,留下肠胃的空间,饿个透,好不容易等到中午,如果不是工作日,精神格外饱满,不必赶头赶命回去办公室,更可集中精神慢慢品尝美食的每个音符。
她从母亲的言行身教里领略了一个道理:玄机内藏,才是最大的惊喜,也是最低调的高雅。
朋友的母亲是杭州人,擅烹调,而且布局细心,譬如说,把干贝、蟹肉、荸荠等等材料煎过焖过炖过,再以优雅的姿势呈现在盆子上,上菜时,客人只看到是一盆茄子,做主人的洋洋得意的说,请吃点茄子,最后就等着客人说,啊,这是什么茄子这么好吃?
岁末团年,新春开年,皆宜美食,只痛恨香港禁了晚市堂食,唯有改在白天到处寻觅。
朋友在59岁那年猝逝于意大利,但她留下了菜谱,和菜谱背后的家族故事书写,其夫亦不断“复刻”她的拿手菜色以宴请朋友,让朋友们在熟悉的美味里,在温柔的记忆里,怀念她,与她同在。一年复一年,她仿佛并未远去,对她的记挂总由舌尖开始,然后蔓延脑海,盘桓不去,不愿走。
昔时听长辈说,生平最好认识几类朋友:医生、律师、会计师。有事可央他们帮忙。但其实,此等专业人士,有钱即可找到,反而美食家、酒客、擅于聊天者,始最难能可贵。“乱世交友学”,紧记紧记。
白天吃食亦是食,进店之后,视线焦点只集中在餐桌上和美食前,管他外头是黑是亮。美食之所在便是彩虹之所在,昼夜是时间之分,好不好吃却是天国与地狱之别,生活嘛,不需要the best,能够good enough便很不错。
朋友长大宴客,做菜时模仿餐馆大块材料直接上桌,海参切大块,香菇一朵一朵的下,干贝不撕碎,整颗整粒的装盘,她母亲看见便斥责,这么粗鲁。朋友不服气,驳嘴说,待客当然要多点好料。她母亲道,待客要有好料,但要让好料藏在里面,不可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