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不懂中文的人来说,这种差异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知识点?是否可能,由于“比较费脑力”,反而更显示学习中文很困难,加重畏惧感呢?

1.汉字是视觉文字。

汉字是大量依赖视觉的文字,学习汉字的方式必须和学习拼音文字不同。从造字的原理入手,可以帮助记忆。

3.阅读和书写练习固化汉字记忆。一旦熟悉,不必刻意背新词句。

长期以来,相对于英语之类使用拼音符号表记,汉字被称为“表意文字”(Ideography)似乎已成常识,其实,中西都有学者反对汉字是“表意文字”,甚至认为世上不存在表意文字的说法。用文图学的视角来看,所有的文字都是图像,经由大脑图像辨识而被解读,表音文字诉诸的是视觉连结听觉系统,一个字母一个音,串连字母为单字词,即使不明白字义,只要知道个别字母的读音,大致就能读出这个字词的音。汉字的辨识过程也是视觉连结听觉系统,但是即使知道个别部首或偏旁的读音,也未必能准确读出这个字,何况明白字义。

筹备了一年的新加坡大专阅读节在11月6日线上开幕。作为筹备委员会主席,我录制了开幕致辞,介绍阅读节的各项节目,还录制了主题演讲的视频《文图时代的高效阅读》。我回应了经常被问到的三个问题──书读不完怎么办?看视频接收资讯,可以代替阅读吗?读中文书和读英文书,有什么不同?

我教文图学课的作业之一,是让同学们做当代仓颉,造新的汉字,包括字形、发音和例句。你看,这位同学把笑中带泪的绘文字制成“笑加上哭”的新字,是不是很有创意呢?

我发现,这些疑虑必须厘清根本的观念:

针对“华文(汉字)阅读”,我参考了大脑认知科学家的研究,推衍出初步的结论:比起阅读英文,汉字阅读激活大脑更多的区域,而且是在处理视觉信息的右脑部分。

汉字是大量依赖视觉的文字,学习汉字的方式必须和学习拼音文字不同。从造字的原理入手,可以帮助记忆,比如通行的近3000个汉字,有将近45%是形声字──字符加读音的组合,比如我的名字的“芬”字,草字头指植物,“分”是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有边读边”,猜中概率还是很高的!

这能够表示汉字的独特性,甚至“优越性”吗?如同那位观众的提问,我想:

“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汉字会激活的是图像处理的右脑吗?”一边看我的演讲直播,有观众问我。

不像英文只有1000个同音字,汉语大约有1万5000个同音字,像我的姓“衣”,就对应177个同音字(含不同调),汉字拼音化还不如直接识字。掌握了基本的识字和造词规律,汉语的音节和词组相对简单。知道“南”指方位,“洋”指大海,“南洋”的意思就容易懂了。

阅读是统合视觉、听觉、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复杂行为,大脑还没有进化出专门处理阅读的区域。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大脑被激活的部位,我们知道阅读的过程是:看字→图像辨识→声音唤起记忆→理解字义。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Stanislas Dehaene)主张“神经元再利用” (Neuronal recycling);曾志朗认为“一脑多文”(One brain for all written languages),阅读所有文字激活大脑的情形一致的观点已经被突破。Donald J. Bolger的研究团队指出 :阅读汉字的激活区域包括左前额中回区,还有右侧枕下回和梭状回/舌回(inferior occipital and fusiform/lingual gyrus)。张学新的研究团队发现:阅读汉字词后大约200毫秒,会出现一种以脑顶、中部为中心,分布广泛且独特的脑电波,命名为“N200”。基于“用进废退”的生物常理,汉字阅读和全脑开发的探索持续升温中。

2.明白造字原理可以帮助理解和扩充识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