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来自台湾的我是很新鲜的体验。台湾没有所谓的国庆主题曲,也没有举国欢庆人人抢票出席的国庆庆典,印象最深刻的只有某一年张惠妹演唱台湾“国歌”然后被中国大陆封杀。

但作为一个年轻国家,新加坡在国家认同的建立上依旧战战兢兢。歌舞欢腾的爱国工作里,我们常看到一群充满朝气,携老扶幼的新加坡人,仿佛爱国就是早起慢跑,劳动回报,见人就微笑。

不只是国家,关起家门、关起房门,爱其实也是想过离开,但又分不开。若有天真的得离开,一部分的自己还是注定离不开了。

爱其实是想过离开,但又分不开。

祝我爱的新加坡生日快乐,谢谢你,带给我的一切。

在新加坡生活的时间早超过我在台湾的总和。成长、求学、青春到成人都在这座小岛,其实就算不唱爱国歌曲,对新加坡的感情也已经是一辈子的了。

很多人——不只新加坡人,其实很爱新加坡,但许多人甚至他们自己也许都不知道。

2002年8月9日是我在新加坡的第一个国庆日。

这样的浮世绘的确让人充满希望,也低估了新加坡人对爱的理解。在被柴米油盐磨得疲倦的平凡日子里,深夜拖着累垮的身子去买椰浆饭是一种爱;对政府政策的批评是一种爱;看不惯哪个邻居背后说闲话也是一种爱;看不过别人的批评然后批评别人,当然也是一种爱。

会有这样的感触,也许跟我来自的地方有关,那是一座充满批评、争论的岛屿。跟新加坡不同,那座岛没有朝野全力推行,全民支持的爱国建设工作,尴尬的是所谓“爱国”还有很多种诠释,背后牵扯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情感。那里的名人,就连“爱国”都不敢说,就怕一开口就被要求在各种诠释里择其一,像选刑具一样。

回到新加坡。其实,能单纯并用力地喊爱国是很幸福的事。只不过爱不只是歌颂,争执抱怨、受伤愤怒,背后也都有爱。爱不只是建功报国,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一个人生活在一座城市,就已通过劳动和消费促进发展;从历史上来说,一个人带着他的创意和故事来到一座城市,就已带来新的刺激,史上最繁华浪漫的城市,不都是汇集各个文化和故事的地方。

爱的模样,真的很多种,毋需用单一标准去衡量自己和他人。

多年以后,当了兵、入了籍,和朋友出席我第一次的新加坡国庆庆典。在浮动舞台看舞蹈表演诠释建国历史、红狮降落伞和漫天烟火,既起鸡皮疙瘩又感动得鼻酸。

爱是想过离开但又分不开

所以新加坡在爱国的建构上,目标一致目的纯粹,是曾让我很羡慕的。

(作者是UFM100.3 DJ)

那年孙燕姿走红不久,演唱国庆主题曲《一起走到》(We Will Get There),每早升旗前在校内不断播放,连音乐课也要学唱。那年学校的国庆日活动是什么我早忘了,只记得校门口对面的组屋外挂着一面面国旗。

但不喊爱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即使表面看来乌烟瘴气,但在特殊时刻,你能看到岛上的凝聚力。长年的批评与怨声载道,反倒成就了“同意彼此能不同意”(agree to disagree)的包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