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我们总擅长把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
我自认是一个吃货,只能希望疫情持续好转,不需要再度经历那样的磨难。
当吃只剩下吃,一切生活的审美与体验,饿得瘦骨嶙峋,枯燥乏味到难以下咽。
我是那种只要可以堂食,就绝不打包的人。所以在防疫管制放宽堂食的第一天,尽管很忙,我还是特地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店叫了一碗酿豆腐坐下来吃。咬下第一口那一刹那,有一种想哭的莫名感动,好像久违的老朋友又回来了。
对一般动物来说,吃就是吃,基本上只是为了果腹,可是我们不仅在食物的烹调方面下功夫,使它的味觉升华,更在其他四觉下足心力,让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一起融入到整个餐饮的配套里。
比方说那些设在海边、园林,或高楼里的餐馆,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享受无敌海景或身处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环境中,有些甚至居高临下,坐拥一望无际的风景线。到这些餐馆把牛排打包回家吃,只能用大煞风景四个字来形容。
有的餐馆内部装潢美轮美奂,甚至根据特定主题摆设加以音乐的烘托;两个人有烛光,10个人有包厢,还有服务员随时为你倒水加餐。倘若到这些餐馆打包,不只辜负美意,也浪费资源。
视听嗅触也融入餐饮配套里
有些食物是要盛在特定的精美碗盘,经过厨师的用心摆设,再加上旁边有几样蘸料才会好看好吃。你用纸盒或塑料碗打包就是少了那个味道。一些食物,尤其是面食之类,在打包盒子里泡久了就很容易变味。食物还是热腾腾,新鲜出炉的时候吃比较有滋有味。
所以唯有到店里或小贩中心,置身在那个充满人气与人情味的氛围当中,你才可以充分感受到这股文化的动人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打包这两个字就是美食美味美景的杀手。
打包固然有它方便卫生的好处,但是如果吃只剩下吃,一切生活的审美与体验,就会饿得瘦骨嶙峋,枯燥乏味到难以下咽。
如果你以为只有高档餐馆才不适合打包,那你就错了。不论是小贩中心、咖啡店,或那些很有小店风味的档口,本身都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风格,让食客万般留恋。新加坡的小贩文化更是凭此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最后是食物的陈设与味道。
当然,为了更快地达到防疫效果,避免冠病病毒在社区传播,禁止堂食是必要的措施。在宝贵的生命底下,口腹之欲的诉求是那么地苍白无力。
其实,我们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吃已经不再是最初那种单纯为了生存或为了储备体力的简单活动。
(作者为联合早报新闻编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