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车祸中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后,握住记者的手,含泪哽咽对记者说“谢谢你”,感谢记者的安慰,感谢记者听她诉说。

(作者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社会与法庭组主任)

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日前在zaobao.sg直播节目“热点评论——报业媒体新局”中,分析报业控股媒体业务重组对新闻室的影响,以及媒体转型的挑战与契机时,说道:“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应该和愿意听取读者的反馈,帮助我们做得更好。如果我们的同事有做得好的地方,就像歌手在台上唱歌,他也希望听到台下的掌声。我们的记者和评论员,也很期望读者给他们掌声和支持。”

我的答案很简单,他所谓的“八卦”新闻,都是小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情况。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不知道求助的管道,遇到问题就找“报馆帮忙”。通过报道,我们也让读者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有什么求助管道。

报纸须在情感上与读者衔接

有人问我,晚间报纸为什么这么“八卦”,总是报道“芝麻绿豆”的小事?他列出一些例子:居民投诉楼上邻居制造噪音,或者隔壁邻居的杂物挡道;夫妻吵架;两个人在咖啡店为了小事拳来脚往;阿窿上门泼漆;公路纠纷等等。

一名辅导中心的负责人说,每当晚间报章刊登民众被阿窿骚扰,或者赌徒的新闻,辅导中心的询问电话就会增加。不少读者因看到平面媒体的报道,前去辅导中心求助。他说:“你们的报道帮了很多人。”

一些读者则会寄来小卡片,谢谢记者的新闻报道,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不是糟糕的,也让他们知道求助的管道。

是的,对新闻工作者而言,读者的掌声是最好的鼓励、支持和肯定。一句简单的话语“写得好”、“谢谢你的报道”、“你的报道帮了我”,都有如强心针,推动我们把新闻做得更好,激发对新闻工作的热忱。

一名资深媒体人就说,报纸必须在情感上与读者衔接。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希望通过报章听到不同的声音;有些希望报章能激发更深层的思考;有些希望报章能反映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每份报章的读者群不同,因此定位也不一样。

晚报的热线也曾接到异族公众的来电,说他们遇到某个困境,希望我们帮忙。记者问来电者,怎么会找上我们?他们解释,是他们的华族朋友建议他们拨热线找晚报帮忙,说“报纸一定能帮到他们”。

反映小市民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他的这番话,就是他给予记者的掌声。

遇到重大的意外事件,一些读者也在面簿留言,谢谢前线记者辛苦地追新闻,第一时间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

前些日子,一名读者在热线留言,“真心感谢”意外组的一名记者,在知道她与承包商因厕所装修发生纠纷后,亲自与她见面了解情况,帮助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