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红山区国会议员在某个星期天下午,走访红山弄第87和88两座一房式租赁组屋。接近尾声时,议员一行人来到一户居民门口,居民投诉水电费高涨,议员探头看看他家里,灯火明亮,电视机开着。他邀居民到走廊看电表,让居民看见电表的转速很快,说明用电量大。要想付较低的水电费,就要节省用电用水。那位国会议员实事求是,可居民觉得没有得到帮忙。

我工作的时候,有机会跟随国会议员走访组屋居民,遇上居民提出的组屋问题,建屋局职员可以更清楚地跟进,这是有效率的做法。

另一选区的国会议员也遇到对水电费的反馈,他叫居民把账单拿到支部,他会帮居民写信。那位国会议员让居民存有希望,但到头来还是用多少付多少。收费的事,谁也左右不了。

国会议员登门拜访,家家户户去问好,看看居民有什么须要帮忙,有什么问题须要解决,这是新加坡的特色。

读了姚其骝的读者投函《追忆建国总理走访新镇》(2021年2月27日《联合早报·交流站》),回想起我在建屋发展局任职时跟国会议员走访组屋的往事。

有一位担任部长的国会议员走访选区时,有居民调侃说,“您要常来。您一来,这里就打扫得干干净净。”部长回应说:“这很正常,哪家人知道有客人要来,都会把屋子收拾干净。”

国会议员拿出意愿和勇气,不亢不卑地为民服务,最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