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新加坡邮政公司处理包裹的方式。某个星期四我下班回家收到邮差塞在门缝里的纸条,说没人接收邮件,要我到邮局领取。过去邮差上门派邮件前,都会在当天早上传短信通知,如果没人在家,可以放在几个地方,如铁门与木门之间或放在电表门后。这次却没有收到通知短信,所以我得特地到邮局一趟。

今年我去综合诊所做例常检查,这次另一个医生说我无须每半年去一次,一年一次就可以了,药物也可以配一年的量。

看了医生后向柜台预约一年后的检查日期,柜台人员说系统无法预约一年后的时间,最多只能预约半年后。我说半年后自己上系统订时间,她又说不可以,必须亲自到综合诊所预约。

一些很简单的事情,被一些机构复杂化,办事效率让人很无奈,浪费客户很多时间。

星期六早上早起上邮局,客户服务人员说因为前一天是公共假期,包裹还没扫描,无法领取,叫我改天再去。

最近遇到了两件让我有些不愉快的事情。第一件事发生在蔡厝港综合诊疗所。我因为有高胆固醇问题,长期在那里跟进我的脂质谱。我每半年去一次,上半年去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然后拿半年的药物,下半年去验血和看医生,再拿半年的药物。

如今已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事情都是上网办理的,医疗系统应该是联网的,为什么还要拿着一封信到处跑?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到底系统是进步还是退步?

希望这些机构和企业在制定系统和条例时,多为公众和客户着想,而不是为了方便自己,或者让自己避开法律上的责任。

我也是做业务的,了解客户的不满,一些客户确实不讲理,但多数时候是大机构办事不灵活、死板,以及员工存有保护自己以免被追责的心态。很多公众反馈有助于企业改善运作,但没有得到重视,再不然就是等了很多年才跟进,最糟的是完全被忽略。

我曾向一名医生反馈,上半年的测量我可以自己在家里做,综合诊所只须给我一年的药物。这可以节省时间和综合诊所的人力资源。

这项改变如果早几年实施,就不必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资源了。

医生说,综合诊所规定病人一定要半年做一次这些测量,让护理人员跟进,而且任何药物最多只能配半年的量。我问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做测量,而且没有验血报告,护理人员要跟进什么?药物为什么只能配半年,是否因为有效期限?医生答不上来,含糊地说这是政府的规定。我建议医生向上级反馈,他有点不悦,要我自己去反馈,因为这不是他的职责。这样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

我问她包裹是否在邮局里,她说是。我说既然在,她可以立即扫描了把包裹交给我,她又说不可以,我问为什么,她却答不上来。

这一次我告诉医生想转到兀兰综合诊所,要求他帮我在系统里转移,但他说不行,因为两家综合诊所属于不同机构,必须写信要求转移。我必须自行到兀兰综合诊所预约看医生,然后把信件带给那里的医生。因为麻烦,只好放弃转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