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验是,讲师会把考试范围缩小,这也算是打擦边球。再说,学校在考题管理方面是可以监控的,一般可以做到讲师事先不知道确切考题。
学校鼓励电子学习,间接把大部分的学习责任交给学生。别忘了,大部分学生半工半读,而老师面对面授课时间最多只有六堂课、18个小时,有的只有九个小时。学生必须自发上网、上图书馆找资料、做作业,而学校网站又常出现技术问题,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甚至有些课程录像没有声音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性,肯定必须加强,电子学习才能更有效,学习效率才能提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上述三个环节息息相关。如果方法对,学生能有效地领悟,成绩自然会好。讲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道德品行固然重要,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才是决定成绩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作为管理者,责任更重大。
我发现,从学校收生标准、教学方法、对成绩的要求等方面来看,学校的收生标准似乎太宽松了。以汉语语文学位为例,我同学当中有早年读华校、但已多年少用华文的退休人士,有来自中国的非文学本科大专生,还有本地双语政策下的年轻高中毕业生;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差距很大,对一些文学术语的认识也不同。
读到《联合早报》11月28日有关新跃社科大学兼职讲师泄露考试题目和答案给学生的报道。我在跃大已读了三个学期的汉语语文学位课程,有一些观察可以分享。
大概是因为学校考虑到学生多是中国新移民,所以课本以中国版为主,一些中国人常用的政治术语,新加坡人并不熟悉。例如没有多少个新加坡人知道“四五运动”(不是“五四运动”)。
对成绩的要求高,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与上述收生要求和教学方法相比,矛盾就来了。从讲师的立场看,他会有什么动机泄露考题和答案呢?纯粹为了帮学生及格?还是与讲师的绩效指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