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众应抛开对特需人士的成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并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建立自信,融入社会。我们要向特需人士传达的信息是,他们能过着与常人相同的生活,也能融入社会。大家必须认清的是,特需人士需要民众的扶持与包容,而非怜悯之心。
有关当局在本地地铁车厢里展示新光学校学生的画作是明智之举。这不仅能让广大民众欣赏特需人士独特的画作,还能让公众更进一步认识特需孩童的才华。今年国庆庆典礼包首次邀请来自18所特别学校的38名富有艺术天分的学生亲手设计,为国家欢庆建国53周年更具意义。
特需人士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努力求上进的精神,在特别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将来对社会做出贡献。即使特需人士步入社会谋生时,他们依然在职场上勤奋好学,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其专业精神令人刮目相看。最近,由特奥会新加坡分会以及体育关怀联手举办、教育部鼎力支持的Play Inclusive 2018就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参与活动的智障人士与公众切磋球艺。这样难得的体育交流,有助于促进特需人士和公众的互动,从而消除人们对于前者的许多误解,还能帮助特需人士提升球艺,加强自信。这个在本地属于规模最大的具包容性体育项目应当继续举办下去,让社会各阶层有机会与特需人士交流。
虽然特需人士在某些方面不及常人,但是他们在特别学校学习时却丝毫不怠慢。其实,特需人士也有其不为人知的特殊才华。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特需人士一向默默耕耘,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发挥所长,并绽放光芒。
本地一些学校也定期安排学生前往特别学校,让他们有机会了解特需人士在课室里学习的情况,并学习如何与特需人士沟通。这样一来,学生今后与特需人士接触时,即习以为常,不会觉得尴尬别扭。
一直以来,人们对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普遍缺乏认识、体谅。我们常听闻在主流学校念书的学生所取得的种种骄人成就,我们身边也不乏亲友在主流学校执教。然而,我们却甚少看到有关特需人士成就的报道,或听到有求职者想加入特别教育行列。每每走在街上碰到特需人士时,人们总是不经意地向对方投以奇异甚至有色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