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到很纳闷,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本地大银行,职员竟然能“酌情处理”客户的要求。难道银行没有标准作业程序(SOP)让职员照章行事吗?如果SOP注明灵活收费,那三名职员为何没有说清楚?
读了5月12日《联合早报·交流站》杨一帆读者的投函《银行靠交易错误赚利差不道德》,想起不久前笔者在储蓄银行面对的不良服务,不吐不快。
再次提醒其他读者,要勤于更新存折,否则以后要“追根究底”时,钱包可能会破洞。
唯一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其中一名职员解释,当客户累积40条交易,而存折没有及时更新,银行的做法是把这40条及以上的交易浓缩成CSL。
基于个人需要,笔者最近到储蓄银行某分行,欲索取上述CSL的明细结单。岂料,那是一次不愉快的经验。
至今为止,笔者的存折只出现过一次“CSL”,意即银行把多项交易记录浓缩起来,统一显示。
新加坡近年来朝无现金社会的目标迈进,预计将有越来越多银行电子转账,银行户头很快就会累积到40条交易,若没有及时更新存折,这些交易明细就会被浓缩成CSL。
笔者虽不是Priority Banking客户,但至少是长期客户。1990年代初,储蓄银行到笔者就读的小学,为每一个小一学生开设户头,笔者就养成储蓄的习惯,从未关闭该户头。
职员甲说,这类要求不收费;职员乙却说,每张结单收费20元;职员丙看了存折后,说每张结单收费50元,原因是这一条CSL日期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