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脑属艺术脑、创造脑,负责处理图画、音乐、记忆、情感、想象和创意;
由此可见,如果家长一味专注孩子学业,那是侧重于左脑的学习。有研究显示,孩子在七岁之前,右脑发达,吸收能力强。家长要是没在这个时候把握良机,培养孩子在图画、音乐、运动等方面的兴趣,便是忽略了孩子右脑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曾担任教育部长的尚达曼副总理,日前到明智中学访问参加补习计划的中小学生时,与家长对话。在对话会上,他鼓励家长帮助孩子在学业与兴趣之间取得平衡,不必过度专注于学业。尚达曼以自己为例,告诉家长,他在求学时期,一年365天,天天参加体育项目。他不是想成为成功人士而运动,而是享受体育的乐趣。
在对话会上,家长也向尚达曼反映,孩子不在家里讲母语,非常担心母语最终会消失。尚达曼给家长的建议是,多以母语跟孩子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不要以母语来骂孩子。尚达曼的建议很好,别让孩子误以为母语是“骂人的话”,引来反感。
二、左脑属普通脑、学术脑,负责逻辑、语言、数学、推理、分析、分类。
目前的家长都在双语政策下完成中小学教育,相信他们都能以华语或英语同孩子交谈。因此,笔者建议华族家长在孩子三岁时,开始由父亲用英语与孩子沟通,母亲则用华语跟孩子交谈。这样一来,孩子进入小学,必能很好地掌握双语。
尚达曼这番话,让笔者想起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他发现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脑半球,各具不同的功能:
其实,不仅是印度族群有这个现象,华人家庭也一样。越来越多的家长用英语与孩子沟通,孩子没有说华语的习惯。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在学习华文华语时,自然觉得难学,很有挫折感,久而久之对华文华语感到讨厌,甚至放弃。要消弭这种现象,家长应以身作则,多讲华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与父母用华语沟通。这对他们学习华文华语有很大的帮助。
2017年5月,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生长在双语环境里的婴儿,无论是记忆或吸收新资讯方面的能力,比生长在单语环境的婴儿来得强。这份报告也许可以作为华族家长的“定心丸”,不必担心华语影响孩子学习其他科目的表现。
因此,家长有理由重视尚达曼的呼吁,平衡孩子的学业与兴趣,帮助孩子取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