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蒋介石之间在金门、马祖(简称金马)诸岛的防务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蒋介石认为,金马诸岛是国民党政权未来反攻大陆的最佳跳板,必须坚守。美方则认为,金马诸岛距大陆太近,易攻难守,资源投入的性价比太低,力主放弃。美方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考虑,就是主张两岸划峡而治,使得国共更难相互实施攻击,维护台海和平的成本更低。美蒋双方在此议题意见相左的情况下,于1954年12月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方明确承诺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只字不提金马。在次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总统在台海地区使用武力的紧急决议案中,也做了同样规定。

令人唏嘘的是,中美关系从1980年代的准同盟状态,演变到如今的全面战略竞争,金马地区也从马英九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典范,重新变成两岸对峙的前沿。值此撞船事件仍未了结、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仍将波谲云诡之时,笔者不认为美方会为了金马防务而与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为《台湾关系法》并未做此授权。虽然此前有传言指美现役军人曾赴金门协助训练台军,但训练毕竟不同于协防。但若金马事急,美台很可能借机强化军事合作,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就难免雪上加霜了。

值此撞船事件仍未了结、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仍将波谲云诡之时,笔者不认为美方会为了金马防务而与中国大陆直接冲突,因为《台湾关系法》并未做此授权。但若金马事急,美台很可能借机强化军事合作,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就难免雪上加霜了。

熟悉两岸关系史的读者都知道,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政权仍据有华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以及浙江、福建和广东的许多近海岛屿,其中较著名的有浙江的舟山群岛和台州列岛、福建的马祖列岛、大小金门诸岛等。1949年10月下旬,解放军曾发起对金门岛的登陆作战,以便为下一步攻占台澎地区做准备,史称金门战役(台方称为“古宁头战役”)。但此役主要因解放军彼时尚不谙水性、海军力量薄弱而失利,且造成较大损失。

1979年元旦美台断交、中美建交后,美国国会愤怨于卡特政府抛弃台湾当局,府会双方经过激烈折冲,于当年4月通过《台湾关系法》,意在规范新形势下的美台关系,并为美国新的台海政策设定框架。该法在界定“台湾”一词的地理边界时,仍只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时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扎布洛茨基(Zablocki)明确解释了未纳入金马诸岛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1954年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就未协防金马诸岛,二是“台北和北京都认为金门马祖是中国大陆(mainland China)的一部分”,因此美方不应把对台安全承诺扩展到台澎以外的地区。

确实如此。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初期,其实际管辖的行政区划除台湾省外,还包括浙江省和福建省。1955年从大陈撤退后,就只剩下台湾省和福建省了。台湾当局管辖下的福建省,实际上只有以大小金门岛为主体的金门县和以马祖列岛为主体的连江县,福建省毫无疑问是大陆省份。因此,当年美国议员的“台北和北京都认为金门马祖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之说,并无不妥,尽管初衷不是为了证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而是为了推卸协防金马的责任。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不提金马

在同一时期,美国杜鲁门政府正在执行一项从中国内战中脱身的对华政策和台海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的基调是“弃蒋弃台”,即不再支持蒋介石对抗共产党,承认台湾自日本投降后已归还中国。这个基调集中体现在1950年1月5日上午由杜鲁门总统本人发表的政策声明,以及当天下午由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在新闻发布会上所做的政策阐释中。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也就是说,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对台湾地位的认知,结束了美国的弃台政策,保台与保韩(国)同时推进。中国大陆也于当年10月开始抗美援朝,台湾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火后,中方再次把解决台湾问题提上日程,并于1954年9月率先在浙南沿海的台州列岛采取行动,次年1月攻占其中的一江山岛后,国民党政权不得不再次从邻近的大陈岛撤退。自此,国民党政权控制的大陆近海岛屿只剩下福建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诸岛。

蒋介石则顶住美方压力,继续在金马诸岛留驻重兵。

金门炮战也从最初的每日实弹攻击,逐渐演变为“单打双不打”、相互只射空炮弹和宣传弹的经典场景,并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中美建交前夕。

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韩战)爆发。美国对华强硬派在政策争论中得势,两天后的6月27日,杜鲁门发表新的政策声明,除宣布支持韩国“抵抗侵略”外,也派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两岸再度交火,并提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须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这最后一句话,便是后来被台独势力奉为圭臬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也成为后来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底色。

1958年8月23日,中国大陆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再次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也以炮相迎,美方继续施压蒋介石撤出金马。根据大陆方面的相关文献,毛泽东在意识到美方压蒋的意图是国共划峡而治、甚至推动台湾独立后,担心未来两岸统一的难度更大,遂改变先取金马再取台澎的战略设想,对金马改采“攻而不取”的新策略,以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宣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延续、也是中国内政问题。

近日两岸关系因厦金海域撞船事件再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恰巧笔者近日也在梳理美国台海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金门、马祖等大陆近海岛屿的名字不时出现在美方的相关文献中。抚今追昔,或有教益。

但美国内部关于对华政策的争论并未因此平息。以国务院为代表的接触派主张弃蒋弃台,离间中(共)苏关系,伺机与新中国接触并最终建交。以麦克阿瑟将军为代表的强硬派则主张继续反共保台,以阻止“共产主义势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在这期间,先后发生中苏缔结同盟条约、国民党政权撤离舟山等事件,特别是中苏结盟一事,对接触派的士气造成明显冲击,强硬派的意见逐渐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