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那些老字号商铺或店家的结业,我们几乎都能预想到个中的苦衷:没有人愿意接班、租金高、请不到人,仿佛每个商家的退场都是公式化的,但这当中真的是宿命吗?如果我们学好了科目一和二的同时,也想想自己的科目三是什么,是不是就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联合早报》的Instagram平台和TikTok账号上关于科目三的一支视频也出了圈,在IG有18万次的播放量,触及到的13万多个用户多数并非我们的固定追随者。在TikTok也有5万7000的播放量。网友的留言中,有的认为吃火锅想要清净,这么一跳让人心烦,但多数都觉得有趣。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社媒只是一个渠道;从核心来说,如果要打品牌,除了自家产品过硬之外,蹭热度、维持知名度的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卷”。这次舞蹈和火锅的跨界合作可以做到不违和又能吸引人,是突围的原因。
(作者是《联合早报》受众策略主任)
最近火爆中国的“科目三”舞蹈搭配洗脑神曲,让吃火锅和跳舞搭在了一起,成了一股从实体红到网络再红回线下的风潮,让本来就充满了味蕾刺激的火锅,也释放出了视觉和听觉的多方位感官刺激。
毕竟,在跨国界、跨语言的社媒上,很容易被一个梗(指流行网络用语)或者一首洗脑歌刷屏,比如之前的“挖呀挖呀挖”,还有泡泡茶品牌蜜雪冰城那只有一句歌词的主题曲等。
以行业来说,靠着自己之前硬气的产品或服务已经不够,因为大环境一直在变,客户需求也一直在变,一条路早已无法保证走到头。疫情后的消费降级,让网购平台拼多多抓住了新风口。中国的补习行业被禁后,新东方转型成了东方甄选,就连英文老师董宇辉也教而优则卖,打破了带货主播脑残的印象,他就连卖一包米也要从水稻引入中国后让人弯下了腰,说到宇宙天体让人仰望星空是一种浪漫,再说到回家吃饭也是一种浪漫,把观看直播带货的体验上升到了新高度。
人人、行行、业业都在谈转型的今天,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第二、第三条成长曲线,开发自己的科目三,跨界探索新领域、新定位、新可能。
以个人来说,这体现在终身学习、转岗转行谋划新事业轨道。教育体系可以不那么注重考试,可以用科目编班制来模糊分流带来的标签问题,但学校的科目就那么多,在变化万千的社会中,不能一味依靠制度来定义什么科目是你的强项,而是要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目。每个人的科目一、二、三都不同,要找到自己的赛道,知道如何选择更加重要。
如果我们学好了科目一和二的同时,也想想自己的科目三是什么,是不是就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这支注重脚步丝滑、双手扭花和摆动跨步的舞蹈,跟广场舞异曲同工,都是舞步容易学、歌曲容易哼,动作甚至有些土味。舞蹈的名字之所以叫科目三,据说是源自很会跳舞的广西人,他们有三大人生必修课: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是犹如吃饭穿衣那样信手拈来的舞蹈。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消费市场,跨界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近就有另一个奶茶品牌喜茶,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推出的茶拿铁“茶喜”系列,原本很受欢迎的合作,后来因为杯子印上了三种陶瓷菩萨的照片,违反当地宗教条例得突然下架。到中国旅游的人,也不难发现当地的消费品,从饮料、快餐、零食到玩具,也吹着一股联名风。
科目三的爆红有它独特的社会意义,有人说在现今的魔性社会,大家都在找抒发自己的方式,没有技术门槛的科目三容易学,满足了大家释放自己、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人把这上升到文化输出的层面,认为科目三通过海底捞这个国际品牌出了国,代表着一种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