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民间在创新中的角色

公司生态环境与产业配套

(作者是本地管理培训与咨询业者)

事实上,从钻石四角上看,新加坡缺乏生产和需求两个要素,这也呼应了前述课堂辩论上一位同学的看法:新加坡人口太少、滋养不出需大量消费的名牌产品。教授当场以瑞士的例子加以反驳:瑞士人口也不多,却有国际知名的雀巢公司、ABB集团和多个手表品牌。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加坡政府主导能力太大、政联企业太强,抑制了本地私营企业的壮大。以笔者熟悉的私立高等教育行业为例:很多年前,本地公立大学学额有限,理工学院毕业生如果想进修更高级学位非常困难,许多私人教育机构因与西方大学合作,开设专科生本科课程而红火。不过,随着政府资助的新加坡理工大学成立,私人教育市场又归于沉寂。另一方面,政府成功的招商引资策略,让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外企在新加坡如鱼得水,这种“拿来主义”也挤压了本土企业原创精神。《联合早报》在今年2月13日刊登一篇介绍本地零售企业家吴振华的创业史,他曾拥有六家上市公司,但最成功的却是引入澳洲Harvey Norman家电零售连锁品牌。有竞争是好事,不对称的竞争能让人望而却步。

创新人才去了哪儿

必须承认,新加坡政府在塑造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抓住时代机遇,例如通过改善高级生产要素如交通设施、通讯网络和人才素质,弥补了先天资源的不足,同时利用对外投资扩大经济疆土;政府扶持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樟宜机场以及港务集团也可称为国际大企业。结果是,国家竞争力连续多年在全球排行榜名列前茅。然而,还是那个问题:国际级私人企业和品牌在哪里?尤其是近几十年发展快速的高科技与数码领域,狮城也仍没有可与美国甚至中国比肩的大公司。

创新的起点是创意,通过奇思妙想带来新观念或新发明,在创意驱动下不断探索和完善,最终实现商业价值,完成从创意、创新到创业的飞跃。但无论创新抑或创业,都是由分工不同的人才集合来实现的。培养行业生态、建立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让企业丛聚生长,是硅谷和好莱坞的重要成功因素。沈望傅说过,他的公司如果搬到硅谷可发展得更好。他也说最大的教训是不自量力与苹果公司竞争,最后败下阵来。创新科技的随身音乐播放器MP3技术一流,但产品外观设计、功能搭配、生产方式以及销售策略并不理想。苹果iPod核心研发团队里有一位专业DJ,对流行音乐及其获得渠道的敏感性,让产品长了翅膀,即让公司同步推出方便下载歌曲的iTunes,产品一飞冲天。最终,创新科技赢得少量专利诉讼费用,但输在品牌塑造与营销上,或者说输在缺少这方面人才上。沈望傅自称“新加坡痴”,坚持在本地解决问题,或许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近30年前,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进修,任课教授曾在课堂上引发一场辩论:新加坡为什么没有创出世界级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现场气氛热烈、观点不一。没过多久,沈望傅创办的创新科技异军突起,大有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的势头。时至今日,公司创始人或许带着遗憾离世,可上面的问题似仍然无解。

当然,新加坡历史太短、资源有限也是事实,缺少瑞士几百年的商业文化积累,也缺少美国对世界一流人才的吸引力。但这是宿命吗?曾经成功的新加坡航空,在中东同行竞争下形象已经模糊。雷蛇能否变成巨龙?虾皮能否变成龙虾?OSIM与Secretlab能否成为全世界的“靠山”?国家和企业能否基业长青?本文提出问题多于给出答案,目的就是抛砖引玉,求教于高明。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新加坡名列第七,就是说,本地在科学和创新投资、技术采用和进步,以及社会和经济影响等方面均可圈可点,在各种不利环境下持续进步,例如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的做法。

上世纪80年代,沈望傅在福南中心前身古丁娜购物中心开修理店,包括为苹果电脑添加内存版。在“把声音带入电脑”的使命驱动下,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汉字软件和声霸卡,事业不断做大,一度成为新加坡在该领域的翘楚。按照学历,他并非精英,但也因此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思前想后的顾虑,成为时代弄潮儿。遗憾的是,像他这样拥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本地人才,实在屈指可数。即使政府不断推出鼓励新兴产业的支持性政策,第二个沈望傅似未出现。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其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促进产业发展、塑造竞争力要具有四大优势:生产要素即各类资源、需求要素即足够的市场、厂商战略即培养大公司的环境,以及关联产业即配套和支持性企业。另外,还有两个额外助力条件:政府效能与抓住机遇。波特原著中引入和推崇了10个国家的发展经验,原本也包括新加坡,但出版时因故取消了。

按说,新加坡教育体系对创新还是很重视的,多年前在中学就推广过,只是勇于创业甚至退一步到私人企业任职的高材生,似乎不成比例。A水准学生对医学、法律和商业管理专业趋之若鹜,毕业后多选择政府或大企业。笔者女儿华中初级学院毕业,10年后同学再聚,一半以上做政府(或政联公司)工。这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学而优则仕。从比尔盖茨到目前炙手可热的ChatGPT发明者奥尔特曼这种辍学创业者,在本地更是罕见。这是人种的差异还是文化的不同?国人真的缺乏冒险、挑战和质疑精神吗?但更加传统的中国,也出现了许多世界级的私人数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