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也把蛇视为虚情假意的代表。伊甸园那条化身蛇的魔鬼是人类原罪的开端,《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人们好心没好报,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明辨是非,因为冻僵的蛇被捂热之后,很可能反咬你一口。
上个星期四晚上,加冷峇鲁咖啡店也出现一条蟒蛇,有阿叔原本要捉蛇放生,结果被反咬一口受伤流血。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蛇都是算计和歹毒的代言人,讽刺的是,它同时也是忠贞、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King Lear)中,也有逆子无情甚于蛇蝎(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t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的说法。希腊神话中,任何人跟恶毒的蛇发女妖美杜莎对视,都会变成石头。
最近有几则关于人与动物的新闻,在新加坡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中,小贩宰蛇被罚1000元的新闻最受到关注。
延伸阅读
新加坡比较少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比较直观想到的社会问题是喂食鸽子、猴子、野猪等。这些行为可能影响野生动物健康,造成他们不再觅食,破坏生态平衡。
蛇蝎心肠、蛇鼠一窝、杯弓蛇影、牛鬼蛇神、虚与委蛇、人心不足蛇吞象……谈到蛇,几乎没有一句好话。
如果说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人们帮人要有底线,近期的抓蛇事件何尝不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现代寓言?
这些盘旋缠绕的民间传说和智慧,让人看到蛇时,第一个反应不是像见到水獭那样觉得可爱,而是敬而远之,或者得而诛之,很难在这个时候想到上网查查该怎么办才不会触犯法律。
类似一起事件发生在10月28日,马林台第57座组屋的露天停车场,也有大蟒蛇钻入休旅车引擎,三名阿叔合力将蟒蛇拉出,但导致蟒蛇皮肤擦伤、口腔出血。国家公园局把蟒蛇送入野生动物康复中心照料,并对三名阿叔展开调查。
如果说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人们帮人要有底线,近期的抓蛇事件何尝不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现代寓言?除了说明莽撞行事得不偿失,也反映城市人与动物的共处,永远都拿不准平衡。但不论是哪种寓意,都不应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遇到麻烦要讲求方法,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
在社媒上,网民几乎一面倒地对这个罚款决定表示不解,认为就算蛇本无害,这名今年4月份在文礼坊熟食中心杀蛇的小贩,也是为了公众安全着想,最多教育或警告就好,否则谁以后还敢挺身而出?
有网友就在《联合早报》的社媒上留言说,小贩又不是故意到树林里找蛇来杀,要是只把蛇盖在桶里等当局来抓,但蛇又跑了呢?
不过,也有网友看了视频,觉得小贩用菜刀剁蛇的动作过于残忍,似乎已经超出了保护公众的初衷。
但若伤害野生动物是为了保护公众安全或出于自卫呢?比如,难道明明看到野猪冲过来,还要闭着眼等它来咬吗?
但同时,蛇全身是宝,皮、胆、毒、鞭、油、血都能入药。《白蛇传》中的蛇精有情有义,世界卫生组织的蛇徽源于希腊神话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相传他经常手持盘绕着灵蛇的神杖治病救人。
(作者是《联合早报》受众策略主任)
争议的关键是动机。根据2020年修改的《野生动物法令》,任何人若未经允许,故意喂食、放生或猎杀野生动物,可面对最高1万元罚款,或坐牢最长半年,或两者兼施。
有意思的是,这场杀蛇动机之争的背后,有着民间文化的矛盾拉锯。就算不是所有的蛇都有毒,但各地社会总是对蛇抱有戒心,害怕蛇。